消化性溃疡脾胃湿热证的理论探讨

消化性溃疡脾胃湿热证的理论探讨

ID:33825540

大小:6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1

消化性溃疡脾胃湿热证的理论探讨_第1页
消化性溃疡脾胃湿热证的理论探讨_第2页
消化性溃疡脾胃湿热证的理论探讨_第3页
消化性溃疡脾胃湿热证的理论探讨_第4页
消化性溃疡脾胃湿热证的理论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消化性溃疡脾胃湿热证的理论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消化性溃疡脾胃湿热证的理论探讨[摘要]本文通过对古代文献的复习,发现祖国医学对湿热胃痛的认识,源于《内经》,后经历代医家的不断发展,学术理论体系逐渐完善,对我们今天深入研究和探讨消化性溃疡脾胃湿热证的辨证论治规律,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通过长期观察和研究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人们的体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异,使现代人的体质出现了形盛体实、痰湿(或湿热)蕴积的特点和倾向。若素体痰湿(或湿热)内阻,可以影响到脾胃的健运功能,脾胃不健,运化失职,再遇外界的湿热之邪加

2、临,内外相引;若人体形盛体实,湿邪多从热化,湿热内盛,蕴积脾胃,损伤胃、肠粘膜,而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因此,人体形盛体实、痰湿(或湿热)内阻是消化性溃疡脾胃湿热证发生的内在因素。脾胃湿热是消化性溃疡发生的主要病机。消化性溃疡(PU)是常见病、多发病,其人群患病率达7~10%。消化性溃疡自发现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许多研究表明,PU是一个多因素损害疾病,如遗传、性别、烟酒、年龄、体质、酸分泌、HP感染等均可影响其发病,但确切机理至今未能完全阐明。中医学一直认为脾胃气虚(虚寒)在消化性溃疡中占有重要地位,本

3、文通过文献复习、结合现代人们体质发生的变异,对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中的脾胃湿热证做了理论上的探讨。1胃病湿热说源流中医学有关“湿热”的理论和实践,源远流长,显示出了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但对“湿热”与胃病关系的阐释,相对较简,散见于历代文献中。《内经》对胃痛病因病机的论述颇多,已认识到木气偏旺,肝胃失和;寒邪客胃以及饮食伤胃等皆可导致胃痛。有关湿热引起的胃痛当时虽未明确论及,但论及湿、热单独犯胃引起胃痛发作,以及“脾湿”、“胃热”的病机。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少阳之胜,热客于胃,烦心心痛……。”[1]《素问

4、·五常政大论》云:“少阳司天,火气下临,……心痛,胃脘痛。”[2]又云:“太阴司天,湿气下临,……心下否痛……。”[3]《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呕吐酸,……皆属于热”,“太阴之复,湿变乃举,体重中满,食饮不化……。”[4]治疗上,《素问·脏气法时论》明确提出:“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5]7汉·张仲景《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231条):“阳明中风,……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6]此为表邪入里化热,湿热郁阻而致的胃脘痛。《伤寒论》中治疗“心下痞”的半夏泻心汤为代表的五泻

5、心汤,皆为后世用以治疗湿热胃痛的常用效方,李时珍言:“用泻心汤,即泻脾胃之湿热,非泻心也。”[7]唐宋时代,热致胃痛之说略具雏形。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卷十三·心腹痛》载有:“九痛丸,治九种心痛,一虫心痛,二注心痛,三风心痛,四悸心痛,五食心痛,六饮心痛,七冷心痛,八热心痛,九来去心痛。”[8]实际上是对心胃痛按照病因和临床表现作出的归类。其中“热心痛”,说明当时已初步认识到“热”邪为胃痛病因之一。又如《和剂局方》曰:“因饥饱食,饮酒过多,心下坚满,……心腹大疼。”[9]乃为饮食不节、饮酒过多导致的胃热胃脘

6、痛。金元时期的学术争鸣导致了对胃痛认识的深化。对于胃脘痛的病因,元·朱丹溪认为固有因劳役太甚,饮食失节,中气不足,或寒邪乘虚而客之,亦有病久郁而生热,或素有热,虚热相搏,结郁于胃脘而痛;或有食积痰饮;或气与食相郁不散,停结胃上而痛。[10、11]朱氏把“素有热”作为胃脘痛的常见体质因素;明确提出胃痛日久可郁而化热的胃热证。在治疗上,比较细致地分作寒、热、气、湿等八类进行辨证施治,认为:“大凡心膈之痛,须分新久,……若病之稍久,则成郁,久郁则蒸热,热久必生火,……若欲行温散温利,宁无助火添病耶?古方中多以山栀

7、子为热药之响导,则邪易伏,病易退,正易复而病易安。”所以,胃痛有热证之说,首推丹溪阐明。明清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张景岳《景岳全书·心腹痛》论胃痛病因:“惟食滞、寒滞、气滞者最多,其有因虫、因火、因痰、因血者,皆能作痛”[12],进一步明确论述了火热之邪能作胃痛。《症因脉治·胃脘痛论》曰:“偶值时气暴寒,心下闷痛,……此寒邪入胃,凝结痰饮食积,卒然暴痛之症也。若时气暴热,心下忽绞痛,……此湿热所伤之症也。”[13]把胃脘痛病因分为风寒、暑(湿)热两类。龚廷贤《寿世保元·心胃痛》云:“胃脘痛者,多是纵恣口腹,

8、喜好辛酸,恣饮热酒煎,……自郁成积,自积成痰,痰火煎熬,血亦妄行,痰血相杂,妨碍升降,故胃脘疼痛。”[14]阐明了饮食不节在胃脘痛发病中的机理,指出不单是肝胃郁热可致胃热痛,而饮食不节导致的痰火煎熬亦可引起胃热痛证。皇甫中《明医指掌·心痛》提出了“胃脘湿热痛”的论点。[15]7有关湿热胃脘痛的论点在明以前的中医文献里记述甚少,文中虽只有五个字,但它提出了常被人们忽视的胃脘痛的另一个证型。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