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阶层与民事纠纷的解决——转型时期中国的社会分化与法治发展

社会阶层与民事纠纷的解决——转型时期中国的社会分化与法治发展

ID:33822526

大小:378.17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3-01

社会阶层与民事纠纷的解决——转型时期中国的社会分化与法治发展_第1页
社会阶层与民事纠纷的解决——转型时期中国的社会分化与法治发展_第2页
社会阶层与民事纠纷的解决——转型时期中国的社会分化与法治发展_第3页
社会阶层与民事纠纷的解决——转型时期中国的社会分化与法治发展_第4页
社会阶层与民事纠纷的解决——转型时期中国的社会分化与法治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阶层与民事纠纷的解决——转型时期中国的社会分化与法治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社会学研究①社会阶层与民事纠纷的解决——转型时期中国的社会分化与法治发展程金华吴晓刚提要:本文利用200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5),描述并分析中国人是否卷入民事纠纷,对纠纷是否采取行动,以及如何行动的决定因素。我们特别关注的是社会阶层属性的影响力。研究表明,中国不同的社会阶层在对民事纠纷如何反应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统治精英相对来说更少依赖政府渠道而更多诉诸法律途径来解决纠纷。中下层社会阶层成员更多把日常纠纷诉诸政府,也更多地信赖政府渠道。并没有确凿证据表明“中产阶级”更多地利用法律解决民事纠纷。此外,教育也是决定人们如何对民事纠纷采取行动的重要因素:受

2、过更多教育的人,更少把问题诉诸政府渠道而更多地把纠纷诉诸法律途径。基于这些经验研究,我们进一步探讨了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分化的法律涵义,并认为对“中产阶级”兴起的法治意义应当抱谨慎的乐观态度。关键词:社会阶层社会分化民事纠纷接近正义法治法律动员一一一、一、、、导导导导论论论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社会过去30年的急剧变迁。其中一个重要的社会后果就是社会经济不平等的拉大导致了社会阶层的重新分化与重组(参见陆学艺主编,2002;Bian,2002;Bianetal.,2005)。目前理论界对该现象的研究已经超越了社会学的范畴,并赋予其更多的同中国未来制度转型相关联的涵义(参见Chen

3、,2003)。其中,中①作者感谢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授权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5数据”进行研究。本文曾于美国波士顿召开的“2008年度北美中国社会学学者联谊会年会”(2008年7月31日)上宣读过,作者受益于上述与会人员的批评与建议。匿名评审人对本文进行了认真的审阅,并提供了有益的审稿建议。作者在此一并表示最真诚的感谢!当然,所有可能的错误都由作者承担。本文系上海市第三期重点学科——经济法学(S30902)的成果;吴晓刚的研究获得台湾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的资助(CCK07/08.HSS03)。1社会学研究国中产阶级(或者更加狭义的“新社会阶层”)的兴起及其政

4、策涵义得①到了理论界和决策者的特别关注。在法律研究中,一些学者也高度期待中国中产阶层的兴起,并视之为可能对中国法治建设施加积极影②响的重要社会力量之一。然而,学界对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分化对法律发展影响的观察,绝大多数是在规范意义上进行的。在这些规范分析的背后,隐含着一个源自韦伯的传统命题:中产阶级(在转型时期的中国,在很大程度也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对具有形式理性本质的(西方)法治的合理性具有天然的认同(韦伯,1998;Trubek,1972)。但是问题在于,这种对阶级和法律关系的韦伯式规范认知,在经验上并未得到完全证实。即便在西方国家,一些研究显示中产阶级对法治的偏爱也是有

5、条件的(参见Baumgartner,1995)。在中国,不仅对法律制度及其实践的经验研究在整体上缺乏,社会阶层属性是否同法治实践存在关联更未得③到认真的、系统的经验证实。在缺乏系统的、基于本土的经验研究的前提下,学者们对中国中产阶级兴起的法律意义的所持的乐观态度,可能是一种“生活在他处”的想象。与此同时,一些中国法治实践的观察者,把公民(主要是劳动阶级)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法律动员”(legalmobilization)来解决纠纷的实践视为中国未来走向法治的一种推动力(参见Diamantetal.,2005)。这些研究基于另一种传统智慧:“书本中的法律”(lawonboo

6、ks)只有被激活成“行动中的法律”(lawinaction)才有现实意义(Pound,1917)。在中国,只有当自上而下推行的制定法越来越多被公民在实践中所使用,进而了解它们的优缺点,才可能让陌生的(现代西方)法治逐渐扎根于中国的社会之中,“法治化”才有所可能。但是,问题在于,人数众多的中国普罗大众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愿意运用法律?——劳动阶级是否比其他社会阶层更多地动用法律?以及他们是否动用法律多于其他纠纷解决机制?在这些问题没有得到系统的解答之前,①比如,张翼的研究分析了当前中国中产阶层的政治态度及其对中国政府治理改革的影响(张翼,2008)。类似地,蔡永顺则以中

7、国中产阶级如何维护其业主权利为案例分析了他们的政治态度(Cai,2005)。再如,江忆恩的研究则侧重中国中产阶级对于国际事务的态度(AlastairIainJohnston,2004)。②当然,学术界并不是孤立地看待中产阶级兴起的法治意义。相反,学者通常把它同市场发展、产权保护、公民社会的培育和民主化一起,视之为促进中国法治建设的一揽子方案的必要部分(参见Peerenboom,2002:513-557;公丕祥,1998)。③但是内尔·戴芒特一篇关于中国纠纷及其解决的论文算是半个例外。在该文中,他提到阶级和性别是两个解释个人冲突及其解决的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