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819368
大小:61.43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01
《第8周第2篇教案《篮球》第2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莆田哲理中学体育与健康水平四(八年级)篮球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主动为目标,让学生主动参与,本节课的学练内容遵循八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养成坚持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高效率的达到体育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本课教材内容为篮球,篮球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是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在教材选择上,本次课选择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从最基本的篮球技术练起来,为以后技
2、能的合理运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篮球运动有较高的锻炼价值,对提高学生上、下肢力量等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学生活泼好动,荣誉感、好胜心比较强,对于中学篮球的技术技能不规范,运球能力相对薄弱,协调性相对较差,注意力较分散不易集中,为了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有效的进行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用多变的教学手法和多样的练习形式,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教学目标1、认知与技能目标:通过篮球的教学,使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够较好的掌握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动
3、作。2、体能目标:通过学习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以及灵活性得到加强与锻炼。3、情感目标:养成坚持不懈、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增强纪律和集体意识,逐步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五、教学重难点重点:传接球的手法与全身协调用力。难点:接球手法与全身协调用力。六、教学过程本课分为三部分:准备热身部分,学习提高部分,恢复整理部分。(一)开始热身部分通过热身,使学生较快的融入课堂。通过节奏鲜明、简单活泼的热身操使关节、肌肉、韧带得到充分的活动。(二)学习提高部分一、复习站势、移动、运球动作要领:屈肘带
4、腕压指,按球后上方用力二、球性练习1、熟悉球性:1)双手弹拨球2)环绕颈部交接球3)环绕腹背交接球4)环绕单腿交接球2、复习提问要领,学生练习左右手高低运球一运球中报数。3、示范并分别讲解传接球手法一集体模仿徒手动作一两人一球迎面配合练习一巡回指导一集中纠错。1)模仿练习2)反弹传接球练习3)近距离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4)远距离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三、素质练习(二)恢复整理部分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放松练习,帮助学生的身心得到快速的恢复。七、教学效果预计1、预计通过本次课学习,90%以上的学生能完成教学任务
5、。2、预计本课学牛学练的运动强度为中等,最髙心率可达130次/分左右,平均心率为110次/分左右,练习密度为45%左右。八、场地器材的布置回收篮球场一块、篮球、哨子莆田哲理中学体育与健康《篮球》教案授课教师:蔡清洪教学对象:八年人数:课次时间:20171023教学一、球性练习重点:传接球的手法与全身协调用力。内容二、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难点:接球手法与全身协调用力。1、认知与技能目标:通过篮球的教学,是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够基本的掌握原地双手胸前教学传接球动作。2、体能目标:通过学习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
6、学牛的身体协调能力以及灵活性得到加强目标与锻炼。3、情感日标:意思传球对篮球技术的基本运用的重要性,养成坚持不懈、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增强纪律和集体意识,逐步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课的、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与组织措施次数时间一、课堂常规—■教学活动: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报告1•集合整队,检查人数,师生问好。出席人数。2.教师宣布本节课内容及要求。2、教师宣布课的目的,任务。3•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开3、教师检查人数,服装。二、组织措施:始执身4、安排见习生。xxxxxxxxxx^VirWMV
7、WWWVArXXXXXXXXXXPVWVwWvXXXXXXXXXX^1VWMirVwVWVW部(图1)分6三、;要求:快、静、齐一、慢跑要求:分二、全班成一路纵队沿篮球场钟慢跑3圈。(男生在前,女生动作轻松自然,呼吸与摆臂动作协调配合。在后)二、组织措施:一路纵队沿着篮球跑慢跑3圈三、;要求:认真、有序三、徒手操4*8拍1、头部运动2、肩部运动3、体侧运动4、体转运动5、腹背运动6、弓步运动7、仆步运动8、手腕踝关节运动•、教学活动:1、教师讲解动作方法,口令指挥并领操。2、学生认真跟随教师进行热
8、身。二、组织措施:如图(1)三、要求:认真练习,动作到位。学习提高部分34分钟一、复习站势、移动、运球1、左右手高低运球一运球中报数动作要领:屈肘带腕压指按球后上方用力二、球性练习1)双手弹拨球2)环绕颈部交接球3)环绕腹背交接球4)环绕单腿交接球一、教学活动:1、教师重复动作要领,口令指挥学生练习。2、提出要求,分组练习,教师或小组长逐个纠正,巡回指导。3、按要领反复练习。二、组织措施:如图(1)三、要求:整齐、快速、到位。一、教学活动:1、示范动作方法,学生跟随老师练习。2、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