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高压氧舱制度文件

医用高压氧舱制度文件

ID:33819099

大小:56.74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9-03-01

医用高压氧舱制度文件_第1页
医用高压氧舱制度文件_第2页
医用高压氧舱制度文件_第3页
医用高压氧舱制度文件_第4页
医用高压氧舱制度文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用高压氧舱制度文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一章总则医用高压氧舱(以下简称氧舱)是医疗机构设置、临床治疗缺氧性疾病的医疗设备。合理使用、规范操作氧舱不仅能够确保临床疗效,而且可以避免恶性事故的发生。为此,制定氧舱质控总则如下:一、使用氧舱的单位必须是本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机构,非医疗机构不得以氧舱对外开展医疗业务。二、氧舱的从业人员必须到卫生部指定的培训中心接受培训并考试合格、取得上岗证后方可上岗操作。三、氧舱购置、制造、安装、使用必须按照《医用氧舱安全管理规定》经卫生、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审核批准。四、氧舱应使用医用氧或液态氧。五、应掌握临床适应症和禁忌症,严格执行操作常规。

2、六、氧舱配备适当、相对固定的专职工作人员(医师、护士、技师)。第二章氧舱操作常规一、开舱前准备(一)氧舱设备应处于安全备用状态。1、贮气罐压缩空气卫生学要求及贮气量应符合GB12130规定,贮气罐内气体必须冷却,压缩机出口气温小于37℃,压缩空气气源压力不低于0.5MPa(表压,下同)。2、氧气气源有保障,面罩吸氧时,供氧压力应保持在350.4MPa-0.6Mpa范围内,氧气卫生学要求符合GB12130规定。3、操纵台上各加减压和供排氧阀门已关闭,氧舱压力表、氧气表回位应在零。4、测氧仪应处于可靠的使用状态,声、光报警装置良好,氧探头在

3、使用期内。5、照明(包括应急照明)、空调、电视监视、对讲系统、报警系统、负压吸引装置、吸排氧装置连接完好。6、递物筒处于关闭状态,过渡舱处于安全备用状态。7、消防装置处于备用状态。(二)入舱前宣教1、向病人告知高压氧治疗目的、注意事项、熟悉吸氧面罩及通讯设备的使用方法。2、病员首诊发“病人进舱须知卡”(附三)或“病员须知制度”上墙。(三)病人入舱前准备1、病人必须经高压氧专科医师会诊确定指征后方可安排进舱治疗。2、病人进舱前,医师应详细了解病史、明确诊断,进行生命体征及专科检查及必要处置,并记录门诊或住院病志。3、对于确诊为急性坏疽、芽

4、孢杆菌感染等传染病者应单独开舱。(四)氧舱内应备齐下列药品及器材(单人舱应在舱外配备)1、急救药品:呼吸兴奋剂、升压药、强心剂、镇静剂等。352、抢救器材:输液器、注射器、吸引装置、血压计、听诊器等。(五)每次开舱治疗时医师、护士、技术人员应到位。(六)应按GB12130人均舱容规定安排入舱人数,严禁超员。多人氧舱要求人均舱容≥3.0立方米,单人氧舱人均舱容≥1.0立方米。(七)严禁治疗舱和过渡舱同时收治病人二、加压(一)严禁纯氧加压。(二)应严格掌握加压速度,并询问舱内人员的感受。加压初始阶段应缓慢加压,在表压为0.1MPa-0.15

5、MPa时,总加压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三)加压过程中,应经常询问舱内人员的感觉及中耳调压情况,若舱内人员反映不适时,立即停止加压并通知医生做好对症处理。(四)在舱内进行静脉输液的处理原则:尽量使用开口式玻璃输液器或塑料输液器,如用密闭玻璃瓶必须插入大号穿刺针(即长针头),针头直达液平面之上,调节好输液速度。若需用10毫升以上安瓿最好在舱外开启后带入舱内。三、稳压与吸氧(一)加压至治疗压力,应保持舱内压力稳定,其波动范围小于0.004MPa,供氧压力应保持在0.4MPa-0.6MPa范围内。(二)吸氧方式,依病情需要,选用开放自流式(1

6、级)或面罩吸氧方式(2级)。应戴紧面罩,维持正常呼吸。稳压吸氧时间≥60分钟。35(三)监测舱内氧浓度,控制在23%以内。最高不超过25%,若氧浓度增高过快应查明原因并及时排除。(四)注意通风换气,保持舱内空气清洁、新鲜,最低通风量应为0.08立方米/人。(五)根据GB12130标准,调整好舱内的温度、湿度。舱内温度:夏季(24℃-28℃)±2℃;冬季(18℃-22℃)±2℃。舱内湿度:相对湿度50-80%(六)病人吸氧方案由医师决定(可参照“常用高压氧治疗方案”)。(七)密切观察病情,及时了解病人感觉,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八)在荷压

7、情况下,禁止递物筒内外同时开启,若使用递物筒,应按规定程序操作(附一)。(九)若抢救病人需要,医务人员可通过过渡舱进舱,按规定程序操作(附二)。(十)有意外事故征兆,经有关人员讨论可终止治疗;一旦有危及病人生命的意外情况发生,应遵照意外情况处理原则处理。四、减压(一)减压开始前应事先通知舱内人员做好准备1、注意保暖。2、调整好补液速度和滴管内的液平面。3、保持平稳呼吸,严禁屏气,若病人有剧咳,可暂缓减压。435、危重病人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引流管(如导尿管、胃管、胸腔引流管、气管插管气套囊等)均应开放。(二)减压方法1.阶段减压:阶段减压

8、方案由医师决定(可参照“常用高压氧治疗方案”)。2.匀速减压:表压超过0.12MPa,总减压时间不少于30分钟;一般不少于20分钟。3.吸氧减压:不少于15分钟。4.若在高压下有反复升降压力变化,按其最高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