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外细颗粒物污染及空气净化

室内外细颗粒物污染及空气净化

ID:33805997

大小:7.68 MB

页数:60页

时间:2019-03-01

室内外细颗粒物污染及空气净化_第1页
室内外细颗粒物污染及空气净化_第2页
室内外细颗粒物污染及空气净化_第3页
室内外细颗粒物污染及空气净化_第4页
室内外细颗粒物污染及空气净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室内外细颗粒物污染及空气净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室内外细颗粒物污染及空气净化IndoorandoutdoorfineparticulatematterpollutionandairDurn。ficat‘i‘onIl学31218005大连理工大学Dal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作者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内容和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其他已申请学位或其他用途使用过的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

2、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愿意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学位论文题目:秀l勺外钢韶霉毒桕吟象及刁毛净,f移作者签名:翌圭至日期:竺!±年—厶月』L日大连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摘要目前,大气细颗粒物污染已经成为国内外气溶胶研究的热点。大气细颗粒物的来源非常复杂,很容易吸附空气中的有毒重金属、酸性氧化物、有机污染物等。我国对PM2.5污染特征、健康效应和来源分析及净化技术还需要进行系统研究。因此,为了了解细颗粒物的理化特征以及相关净化技术对室内外PM2.5的去除效果,本论文利用颗粒物空气采样器

3、和便携式测定仪对城市个别地点PM2.5进行测定和采样,研究采样点细颗粒物污染特征和时空变化规律,围绕PM25的化学物质组成和分析方法、天气变化、风险评价和来源以及净化器等净化技术对室内细颗粒物污染的净化效果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便携式测定仪方便实用,经过一分钟抽吸空气,污染浓度直接显示在显示屏上。结果发现大连市测试点室内空气存在突出的室内PM2.5污染问题,分析其主要来源是餐饮和交通废气;PM2.5浓度在一天内波动很大,气象因素起主导作用,开窗换气条件下,气象条件对实验点室内PM2.5浓度影响较大。使用中流量100L/mi

4、n采样器采样18h以上,经过恒温恒湿后称重测定采样期间的PM2.5污染物平均浓度。春季采样测得PM2.5浓度值在93.117.g/m3范围内,夏季采样在40—114u∥m3范围内,存在严重超标现象。(2)PAHs主要以气、固两种形式存在于空气中,其中固态主要是吸附在细颗粒物颗粒上,利用玻璃纤维滤膜和聚氨酯泡沫(PUF)对打印机室内PAHs及室外工业污染源区采样点进行采样分析,发现室外样品PM2.5上16种PAHs总量是1797ng/m3,PUF上16种PAHs总量是799ng/m3。颗粒物上PAHs高于空气中气态PAHs,其中菲是PM

5、2.5上含量最多的一种PAHs,为1371ng/m3,占所测固态PAHs总量的76%;而苯并(a)葸是气态PAHs上含量最多的一种PAHs,为160ng/m3,占气态PAHs总量的43%。(3)采用某品牌净化器可显著降低室内空气污染。开机半小时甲醛从O.130ppm降为0.096ppm,去除率达到26%,开机1h甲醛从O.130ppm降为O.081ppm,去除率达到37.7%;开机净化1h内使PM25从88gg/m3降为8-9“∥m3,去除率达到89.8%.91%,对细颗粒物具有较高的去除率。(4)利用聚吡咯的导电性,对无纺布进行改性

6、,制成新型导电膜,并以其作为负极,以不锈钢网作为正极,利用小型电源设置1V、2V、5V、10V、20V这5种实验电压,通过控制流量,分别比较干燥改性膜和湿润改性膜在上述条件下对PM2.5的去除率,发现湿润改性膜PM2.5去除率略高与干燥改性膜PM2.5去除率,达到90%左右;低流量下PM25去除率大于高流量下PM2.5去除率;高电压下PM2.5去除率高于低电压下PM2.5去除率,但不同流量下达到高PM2.5去除率的电压值略有不同。利用这种新材料设计的PM25去除装备,可以为保护人们健康提供一种新的产品选择。室内外细颗粒物污染及空气净化

7、关键词:PM2.5;空气污染;健康风险;空气净化大连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IndoorandoutdoorfineparticulatematterpollutionandairpurificationAbstractCurrently,thestudyofatmosphericfineparticulatematterpollutionhasbecomeahottopicinairaerosolstudies.Atmosphericfineparticulatematter(PM)easilyabsorbingtoxicsin

8、air,suchasheavymetals,acidicoxides,andorganicpollutants,hascomplexsources.TheresearchonPM2.5isstillinearlystag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