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4届甘肃省兰州市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2014.03)word版

语文卷·2014届甘肃省兰州市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2014.03)word版

ID:33800593

大小:167.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01

语文卷·2014届甘肃省兰州市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2014.03)word版_第1页
语文卷·2014届甘肃省兰州市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2014.03)word版_第2页
语文卷·2014届甘肃省兰州市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2014.03)word版_第3页
语文卷·2014届甘肃省兰州市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2014.03)word版_第4页
语文卷·2014届甘肃省兰州市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2014.03)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卷·2014届甘肃省兰州市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2014.03)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全品高考网gk.canpoint.cn甘肃省兰州市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卷整理录入:青峰弦月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3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一场全面变动,“士”在这一大变动中也取得新的地位。战国“游士”经过汉代三、四百年的发展已变为“士大夫”,他们定居各地,和亲戚、族人发生了密切关系。2世纪中叶以下,“士”的社会势力更大了,作为一个群体他们自觉为社会精英,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由于“士”的人数越来越多,这一群体也开始分化。一方面是上下层的分化,门第制度由此产生;另一方面则是地域分化,

2、成为士人结党的一个主要背景。但更重要的是士的个体自觉,这是一个普遍的新风气,超越于群体分化之外。个体自觉即发现自己具有独立精神与自由意志,并且充分发挥个性,表现内心的真实感受。个体自觉在思想上转向老、庄的同时,还扩张到精神领域的一切方面,文学、音乐、山水欣赏都成了内心自由的投射对象。甚至书法上行书与草书的流行也可以看作是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个体自觉解放了“士”的个性,使他们不肯压抑自发的情感,遵守不合情理的世俗规范。这是周、孔“名教”受到老、庄“自然”挑战的精神根源。不但“士”的思想已激进化,“士”的行为也突破了儒家的礼法。儿子“常呼其父字”

3、,妻子呼夫为“卿”,已成相当普遍的“士风”。男女交游也大为解放,朋友来访,可以“入室视妻,促膝狭坐”,这些行动在中国史上真可谓空前绝后。但西晋的束皙反而认为“妇皆卿夫,子呼父字”正是一个理想社会的特征。当时的“士”阶层经历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动,由此可见。以这一变动为背景,可重新解释从汉末到南北朝的思想发展。“名教”与“自然”的争论是汉末至南北朝“清谈”的中心内容,这是史学界的共识。但多数学者都认为“清谈”在魏、晋时期与实际政治密切相关,至东晋以下则仅成为纸上空谈,与士大夫生活已没有实质上的关联。如果从士的群体自觉与个体自觉着眼,可提出不同的看

4、法:“名教”与“自然”之争并不限于儒、道之争,而应扩大为群体秩序与个体自由之争。郭象注《庄子》已从道家立场调和“自然”与“名教”,可知即在信奉新道家的士大夫中,也有重视群体秩序之人。西晋王朝代表世家大族执政,解决了政治方面“名教”与“自然”的冲突,使士的群体在司马氏政权下取得其所需要的政治秩序——君主“无为”而门第则“各任其自为”。但个体自由的问题却仍未解决,东晋至南朝的社会继续受到个体自由的冲击。所以东晋南朝的“自然”与“名教”之争以“情”与“礼”之争的面目出现;“缘情制礼”是思想界争论的焦点所在。这一阶段的争论要等待新“礼学”的建立才告终

5、结,那已是5世纪的事了。(摘编自余英时《综述中国思想史上的四次突破》)1.下列关于士的个体自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个体自觉是当时士人群体中普遍的新风气,超越于士人群体的分化之外。B.个体自觉是发现自己具有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崇尚个性张扬,表现真实感受。C.个体自觉往往通过文学创作、音乐欣赏、怡情山水等形式,表现内心的自由。D.个体自觉是从思想上对儒家价值提出质疑,在行为上完全不遵守儒家的礼法。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上下层的分化和地域的分化,是“士”这一群体分化的基本表现形式。B.“妇皆卿夫,子呼父字”的

6、行动,在西晋人束皙看来,是一个理想社会的特征。C.史学界认为,“清谈”至东晋以下已经与士大夫生活没有实质上的关联了。D.郭象主张从道家立场调和“自然”与“名教”的争论,但也重视群体秩序。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士”这个阶层在3世纪中国经历的大变动中取得了新的地位,社会势力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多,形成士人间的结党。www.canpoint.cn全品高考网邮箱:jiaoxue@canpoint.cn第10页共10页全品高考网gk.canpoint.cnB.“名教”受到老庄“自然”挑战的精神根源,住于“士”对独立

7、精神与自由意志的追求,对不台情理世俗规范的反对。C.从士的群体自觉与个体自觉着眼,可以推断出汉末至南北朝“清谈”的中心内容不只是儒、道之争,还包括群体秩序与个体自由的争论。D.东晋至南朝思想界争论的焦点放在“缘情制礼”,是由于当时社会仍然受到个体自由的冲击,足见个体自由的问题在当时并没有解决。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陆光祖,字与绳,平湖人。年十七,与父同举于乡。寻登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除濬县知县。兵部尚书赵锦檄畿辅民筑塞垣,光祖言不便。锦怒,劾之。光祖言于巡抚,请输雇值,民乃安。郡王夺民产,光祖裁以法。补祠祭主事,历

8、仪制郎中。严讷为尚书,雅重光祖,议无不行。及讷改吏部,调光祖验封郎中。既而改文选,益务汲引人才,登进耆硕几尽。又破格擢廉能吏。或由乡举贡士,或起自书吏。由是下僚竞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