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恩施经济发展

浅析恩施经济发展

ID:33796471

大小:5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1

浅析恩施经济发展_第1页
浅析恩施经济发展_第2页
浅析恩施经济发展_第3页
浅析恩施经济发展_第4页
浅析恩施经济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恩施经济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恩施经济发展080840729张厅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区域经济作为社会经济的基础,在社会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恩施区域经济发展之实例,在充分了解当地自然、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之上,综合分析了当地工业、农业以及旅游业相结合的区域经济特点。为我们从区域经济的视角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例。关键词:区域经济工业农业旅游业产业结构1.引言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鄂西南边陲,西连重庆市黔江区,北邻重庆市万州区,南面与湖南湘西州接壤,东

2、北端连本省神农架林区,东面与本省宜昌市为邻,是我国中西两个经济带的结合部,是全国最年轻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是湖北省唯一被纳入西部大开发范围的地区。全州现辖恩施、利川二市和建始、巴东、宣恩、咸丰、来凤、鹤峰六县,均被国务院定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共有88个乡、镇、办事处,2453个村,22832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2.4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79万亩(水田107万亩);总人口382.7万,其中农村人口占79.9%,少数民族人口占52.6%。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海拔高低悬殊,自然环

3、境多样,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发展特色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2.区域经济发展分析2.1农业——区域经济之基础在不断夯实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州委、州政府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实行耕地经营大调整,山地资源大开发;庭院经济大改造的基本思路。目前,以烟草、畜牧、林果、茶叶、蔬菜、药材为主的6大支柱产业已初具规模,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农业结构调整的良性格局初步形成。狠抓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各地以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特色经济发展方兴未艾。2000年,全州调出20多万亩耕

4、地,重点发展市场前景好、产出效益高的烟叶、魔芋、蔬菜、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同时,加快发展林果业和茶叶,紧紧抓住退耕还林还草、生态保护、世行项目等项工程实施的机遇,大力发展以袖子为主的鲜果、以银杏为主的干果、以名优茶为主的无性系良种茶园。目前,全州高效干鲜果和茶园面积已达到300多万亩。鹤峰的薇菜和香菇、宣恩的白柚和茶叶、利川的莼菜和黄连、巴东的蔬菜和银杏等各具特色,正在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兴产业。突破性发展畜牧业 ,在农业结构调整中,他们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重点和突破口抓紧抓好。2000年上半年出栏

5、生猪同比增长11.77%;出栏山羊同比增长22.7%;肉牛、家禽、禽蛋产量也有较大增长。同时,各地加大了市场开拓力度,畜产品的价格基本稳定,农民增收有保证,2000年上半年全州畜牧产品收入达8.4亿元,同比增长11.89%。目前,全州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7%。全面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大力抓好种子工程实施,突出优质新良种的推广。2000年全州示范推广优质稻面积11.6万亩,双低油菜面积46.2万亩,优质脱毒种薯面积81.8万亩,茶叶无性系良种面积2.l万亩;果树以高接换种为主的树种、

6、品种和品质改良成效显著;生猪、山羊等优质品种改良有了突破性进展。同时争创了一批国家和省级名牌产品。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州委、州政府围绕6大支柱产业,狠抓了10条“龙型”经济,并把龙头企业的培植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建设重点。1999年以来,全州兴建、改建、扩建龙头企业42户,发展养殖大户6.7万户,发展二三产业专业户2.5万户,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农产品产业化开发新格局。农民进入产业化经营的年纯收入占家庭经营年纯收入的60%以上,农户出售农副产品现金收入在1993年229元的基础上,增

7、加3倍,达到900多元。2.2工业——区域经济之主导工业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三次产业裂变的关键。没有新型工业化就没有经济的振兴。对我们这个经济后发地区来说,工业化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纵观当代工业发展的大趋势,恩施州的工业经济发展既不能单纯依靠国家投资,走过去计划经济的老路,也无法像沿海地区靠“两头在外”、“三来一补”那样起步。正因为如此,州委、州政府领导要求各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和把握恩施州工业化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优势与不足,走出一条具有恩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经过

8、五十多年的投资建设,特别是建州以来,全州国内生产总值由1983年的9.14亿元(当年价)增加到2004年的164.19亿元,增长达17.9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83年的278元增加到2004年的4321元;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生产总值35.71亿元,城镇化率达到18.6%。可以这样说,成效是显著的,但总的看来,地方工业企业规模小、水平低,整体素质差,基本上属于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销售,为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服务的“三就两为”型企业。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