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陕西商人民间慈善活动和现实启迪

明清时期陕西商人民间慈善活动和现实启迪

ID:33795821

大小:100.89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3-01

明清时期陕西商人民间慈善活动和现实启迪_第1页
明清时期陕西商人民间慈善活动和现实启迪_第2页
明清时期陕西商人民间慈善活动和现实启迪_第3页
明清时期陕西商人民间慈善活动和现实启迪_第4页
明清时期陕西商人民间慈善活动和现实启迪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清时期陕西商人民间慈善活动和现实启迪》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明清时期陕西商人民间慈善活动和现实启迪【摘要】本文探讨在明清时期陕西商人的慈善活动。首先,概述了陕西商人的慈善活动概况;其次,分析了明清陕西商人慈善活动的思想和制度基础:社会主流意识的教化培育是陕西商人从事慈善事业的思想基础,村社制度和家族生活是陕西商人从事慈善事业的制度基础,博取名声光宗耀祖是陕西商人从事慈善事业的自我诉求;第三,阐述了明清时期陕西商人慈善公益活动的现实意义及启迪:明清时期陕西商人慈善公益活动维护了陕西社会的稳定,促进了民风的淳化,体现了陕西商人''和衷共济”的创业思想,体现了陕西商人富而不狂,扶危救困,热心公益,惠及乡党的忠义精神。【关

2、键词】明清时期;陕西商人;慈善活动;现实意义明清时期陕西商人的慈善活动概况明清时期为确保边疆安宁,明政府在陕西实行“食盐开中”、“茶马交易”和“随军贸易”等政策,陕西商帮抓住机遇,趁势而起,成为“天下第一商帮"。经商致富后的陕西商人,在“富而好施”的思想支配下,大量进行社会慈善公益事业,扶贫济困、赈灾救荒,在中国商界留下了很好的口碑。明清陕西商人的慈善活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赈灾救荒明清时期的陕西,自然灾害频繁,社会很不安定。在官府赈灾远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有社会正义感和善良之心的商人,常常会慷慨解囊,输粟捐银,赈济灾荒。如三原友槐公“座之前亦出

3、数百金,分散三党之戚”;师庄南“以百麦输泾阳,以精百二十石输三原,又输谷种数十石,输缮城二百金,缮河桥二百金”[1]303o1877年、1880年的饥荒中,渭南富户信义焦家赈捐麦粮千石,施惠乡里,得到官府亲睐【2】170o渭南阳郭姜家,光绪年间捐考卷银2000两、赈荒捐麦2800石、耕牛1000头。陕西韩城党家乐于捐施,一次给韩城县捐粮1000万石,赈救灾荒。富平商人李家捐义仓粮粟千石,救济穷黎,成为当地知名的乡绅。在陕甘回民起义中,陕西兵荒马乱二十余载,'‘无论富贵贫贱,半死兵刀,半死疫彷,通省既然”【3】陕西商人在''本籍被灾”“家产当然”的情况下,为

4、解救家乡亲属父老,把大量资金抽回故乡,重建家园。回民困凤翔,各商捐输,仅郑素范“家素丰……凤郡围包,独捐银3000万两城守始备”。[1]24渭南各富户亦多有输捐,阳郭镇姜家“捐银二万七千两”【1】,西方曲里的焦家“多忠勇公西征,倡议助饷五千金,以八千金筑村堡”[6]45o远在甘肃庄浪业粮肆的渭南人权允清“以所积粟2000石如数助饷”【7】45o这些不间断的商人自发赈济灾荒活动,救助民众于水火之中,表现了陕西商人的善良之心。2、乐善好施在传统社会,商人一般是12岁离家经商,60岁告老还乡,只身在外漂泊48年。为了在其外出经商期间家人和妻儿老小能得到乡邻里党的

5、守望相助,发财归家的商人常常进行大规模的社会公益活动,以结缘乡党,和谐邻里。这是传统商业经营模式对商人提出的要求。如三原师庄南“以百麦输泾阳,以精百二十石输三原,又输谷种数十石,输缮城二百金,缮河桥二百金”【1】303渭南西嫄贺家,致富后不忘同乡,施惠乡党,兴办了大量公益事业,捐修了渭南城东通往阳郭镇的石桥,方便行旅,还捐资了华山千尺幢上的铁链,至今的铁链上还锈有“贺士雅捐赠”的字样。【2】176陕西商人负维新"万历壬辰葺邑城廓,癸已建石梁捐助几二百金”;富平李月峰“捐貲辇石”重葺县北石桥,乡党皆碑。三原商贾捐资筑城中龙桥更传为古今佳话。据李维祯《创建龙桥

6、碑记》载,三原"邑南北两城,清河贯其中,故架木为桥,不可久,水涨桥败”,盐商后裔温纯倡为石桥“计度费可五七万金,先以千金为倡,邑人及监司守令各捐助有差……继之厥绩而成”。其中负维新捐近“二百金”,师从政捐“二百金”。宝鸡凤翔的塔寺桥亦是由商民1520余户,集资1600余缗,重新扩建而成的人车分道、三轨行驶的石拱桥。陕西商人这些惠及故乡的善举,被传为佳话,在明清中国商界留下了很好的口碑,《两淮盐法志》对此曾有总结性说明,该志编者按曰“两淮商人籍隶陕西,各为善于其乡,如建宗祠、置祭田,立义庄、义学以及修理学宫,兴复书院,于夫桥梁道路一切利济事各有其郡志可考”。

7、【3】3323、义举自救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小商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其财产、性命无安全保障,“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成为商人们对缺乏社会保障的无奈叹息。面对这种不利的社会条件,商人们只好以乡缘关系为纽带,抱团自救,设会馆为自己的经贸活动提供后援保证,为自己铺陈自我保障。对此汉口山陕会馆《重修瘗旅公所记》有充分说明,'‘汉口山陕会馆建有泰山庙西为瘗旅之所,为厝柩之所,更置义地一区,在汉阳七里庙地方。良以两省之人贸易于斯者盈千累万,疾病死亡在所难免。有义阡以埋葬,有公所以行柩,并取费资以展时祀”[4]47o在我们检索到的全国各地山陕会馆资料中,有福地、瘗所、义园文

8、字记载的会馆有22所。兹列表如下:山陕会馆福地瘗所义园统计表序号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