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和生态安全-共生空间演化理论

人类文明和生态安全-共生空间演化理论

ID:33794823

大小:56.6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1

人类文明和生态安全-共生空间演化理论_第1页
人类文明和生态安全-共生空间演化理论_第2页
人类文明和生态安全-共生空间演化理论_第3页
人类文明和生态安全-共生空间演化理论_第4页
人类文明和生态安全-共生空间演化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类文明和生态安全-共生空间演化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人类文明和生态安全:共生空间演化理论收稿日期:2013-03-02作者简介:张智光,博士,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林业与环境经济系统工程。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林业绿色供应链的共生理论与模式研究”(编号:7087305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生态一产业共生关系的林业生态安全测度研究”(编号:71173107);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博导类课题“生态与产业共生视角的林业生态安全测度理论与方法研究”(编号:20113204110005);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林业大学生态经济研究中心)重大项目“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研究”(编

2、号:2010JDXM018)o摘要从产业一生态复合系统的视角研究人类文明演进与生态安全变化的一般规律。现有相关研究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演进的"质变”边界、如何克服人与自然“二元分立”理论的局限性、人类文明与生态安全的相互作用关系等方面尚有缺陷。为解决这些问题,根据人类文明史和共生理论,将产业系统与生态系统共生关系的已知类型拓展成完整的模式谱系。由此揭示出人类文明与生态安全演化的本质属性:共生属性。为进一步论证这一论断,由共生关系谱系分别推演出人类文明的产业属性、科学属性和生态安全属性等。研究表明,人类文明的演进包含以下几个阶段:本色文明(即原始文明、采猎文明、天

3、然生物文明),黄色文明(即农业文明、人工生物文明),黑色文明(即传统工业文明、天然化学文明),青色文明(即新工业文明,包含人工化学文明、天然和人工物理文明),绿色文明(即生态文明、后工业文明,包含防病式和健康式绿色产业文明,或天然和人工超生物文明)。其中,生态文明是从产业偏利共生向产业与生态互利共生演进的模式,它使生态安全达到稳定的健康状态,是一种比新工业文明更高级的文明形态。最后,将以上成果在产业一生态二维共生空间中进行集成,构建出完整的人类文明与生态安全的椭圆演化模型。该模型深化和发展了环境库兹涅茨理论,为我国乃至世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关键词人类文

4、明;生态文明;生态安全;共生理论;产业-生态复合系统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3)07-0001-08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3.07.001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人们并没有对自然资源的有限性、环境的制约性和生态的脆弱性给予足够的重视。文明的不断进步极大地刺激和鼓舞了人类改造自然、进军自然和征服自然的信心,加速了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的步伐,但同时也付出了环境污染加重、资源消耗加速、生态平衡破坏等惨重的代价。随之而来的是大自然的"报复行动”:自然灾害频发、自然资源耗竭、生物

5、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锐减、荒漠化加剧、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新疫病爆发等等。随着人口、资源、环境与人类发展的矛盾逐渐突出,人们不得不开始考虑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到21世纪初提出的低碳经济理论,都标志着人类已经对自身的发展历程进行深刻的反思,并意识到生态安全的威胁,为此提出了全新的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模式和绿色行动纲领。当今中国也十分尊崇绿色哲学和绿色文化,提出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等观点,并正在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鉴于以上背景,近年来关于人类文明演进的研究都与生态环境及生态安全的变化联系在一

6、起。目前已形成了对人类文明发展阶段划分的共识,即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等阶段,并正在向生态文明阶段演进。但是,关于人类文明各个阶段,尤其是生态文明阶段的本质属性,以及人类文明与生态安全的演化规律,尚未形成比较成熟的认识。本文依据共生理论,将自然科学和经济管理理论相结合,从系统哲学的高度探讨人类文明与生态安全的共生空间演化理论。1人类文明与生态安全演化的本质属性:共生属性1.1现有研究的分析关于人类文明与生态安全演化的研究,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对于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及其与生态安全的关系,尤其是对工业文明向生态文

7、明演进的“质变”边界,缺乏本质性的认识。在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之间的“过渡地带”,许多学者提出了诸如"现代文明”、"信息文明”、“智能文明”、“新工业文明”等不同的说法。2001年11月,在上海举行的“全球化与人类文明模式”学术研讨会上,学者们认为:所谓现代文明也就是以工业化为依托的文明,即工业文明;即使是现代文明后期出现的所谓信息文明,仍以工业化为依托,其工业文明的性质并未改变;而新工业文明是“人工创造和利用化学物质的新文明”,使得人类可以摆脱工业文明所遇到的天然化学资源枯竭和化学污染严重的困境[1]。但现在看来,这一观点仍然欠妥。实际上,新工业文明也只能缓解资

8、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速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