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建构理论研究综述

意义建构理论研究综述

ID:33783489

大小:36.3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1

意义建构理论研究综述_第1页
意义建构理论研究综述_第2页
意义建构理论研究综述_第3页
意义建构理论研究综述_第4页
意义建构理论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意义建构理论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意义建构理论研究综述1引言意义建构理论的相关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主要涉及三个学科,分别是Russell、Stefik、Pirolli开展的人机交互领域的研究;KarlWeick完成的组织行为学领域的研究以及BrendaDervin进行的信息科学领域的研究。本文主要围绕Dervin的意义建构理论展开。意义建构理论是以构建主义理论、传播学理论为基础,以认识论和本体论为核心的理论方法。意义建构是指人们赋予经历意义的过程,也是人们对信息进行建构或非建构,即信息设计的过程。意义建构理论具有鲜明的构建主义和用户导向的特色,目前已经成为信息行为研究

2、的主要理论与方法之一。YingDing的因子分析结果表明,1987年~1991年间,在因子信息需求和用户研究中,Dervin的影响因子为0.81,仅次于Kuhlthau的0.84;在1992年~1997年间,在因子信息查询行为模型中,Dervin的影响因子排在第二,由此可见Dervin的意义建构理论在学术界已经具有深远的影响。目前,国内对意义建构理论的研究主要有乔欢等部分学者的相关工作[8-10],尚未见对其进行系统梳理的成果。鉴于此,本文针对BrendaDervin的意义建构理论进行系统的综述。2方法2.1文献收集本文主要通过被引文献数

3、据完成意义建构理论相关研究文献的收集。意义建构理论的早期工作出现于1976年Dervin的Strategiesfordealingwithhumaninformationneeds:Informationorcommunication?一文中,相对完整的工作出现于1983年Dervin在InternationalCommunicationsAssociation年度会议上的报告Anoverviewofsense-makingresearch:Concepts,methodsandresultstodate。在前期的文献调研发现围绕意义建构

4、理论的相关研究主要引用了这两篇经典文献,据此,笔者以上述两篇文献为来源文献,在SSCI、ElsevierScienceDirect、WileyOnlineLibrary以及谷歌学术中完成了引用文献的收集工作,共获得相关文献817篇。2.2文献选择本文的文献收集工作完成于2013年6月28日,具体工作如下。(1)将817篇文献的基本数据录入Excel表格中,对文献去重后得到522篇文献。(2)通过阅读剩余522篇文献的标题和摘要,排除完全不相关以及仅提及意义建构理论的文献,最后得到92篇相关文献,其中30篇主要涉及理论演化,62篇涉及理论的

5、应用。3意义建构理论及演化3.1意义建构理论的提出上世纪70年代,基于Dewey、Taylor和Artandi等学者的工作,BrendaDervin质疑了信息的经典定义,并提出了信息的意义由使用者决定的观点。随之,Dervin及其团队历经8年的实证研究,提出了以用户为中心的意义建构(Sense-making)理论,其基本假设包括:①现实世界不是完整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由普遍存在的间断或鸿沟组成;②信息不能独立于人存在,是人类认知的结果;③信息是主观的,受限于个人的生理以及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时空情境;④信息的查找和使用不再是一种传递活动

6、,而是一种构建活动;⑤与传统方法关注信息源的使用不同,意义建构更关注个人直接或者间接的观察以建构现实的图景并用于指导行为;⑥信息建构行为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意义建构是人类认知与信息行为过程的有机结合。意义建构涉及多种不同的情境,其中每个情境由个人角色与时空环境组合而成,情境间由于个人的认知差异,会形成某些行为障碍,对此,人类通过自身认知与外部环境的共同作用达成解决方案。Dervin将此解释为允许个人建构和设计自身时空运动的内部(即认知的)和外部(即程序上的)行为。意义建构理论最初表现为由3个元素组成的三角模型(图1),分别是情境(Si

7、tuation)、鸿沟(Gap)和使用(Uses)。其中,情境是指意义被构建的时空背景;鸿沟是有待解决的需求(needingbridging);使用则是个人建构的新的意义。如图l所示,情境和使用之间存在必须面对鸿沟(Gap-faced),为了跨越之,需要一个中介(Gap-bridged),即桥梁(Bridge),据此形成了意义建构理论的四要素模型(图2)。桥梁可以理解为获得答案、形成想法以及获取资源等。图1意义建构理论三角模型图2意义建构理论四要素模型为便于理解,Dervin通过隐喻对意义建构理论进行了解释。情境代表历史、经验、个人认知等

8、;鸿沟代表困难、问题、阻碍等;桥梁代表想法、答案、资源等;使用代表帮助、阻碍、影响等。Dervin将意义建构的过程形象的表示为,个人在认知的道路上前行,在某一情境(Situation)下,由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