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761458
大小:158.21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3-01
《2017-2018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二(重点班)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解析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重点班)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人生在平淡中寻找幸福,在细微中品味幸福,在孤独中守望幸福,在遗忘中怀念幸福。幸福的生活需要哲学的指引,这是因为( )A.哲学是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一门科学B.哲学是哲学家对自己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C.真正的哲学就是生活本身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作用。“幸福的生活需要哲学的指引”是因为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选D;A错误,因为哲学有正误之
2、分,不一定是一门科学;B错误,因为哲学不一定是“科学”总结;C不是原因。【点睛】哲学的作用1.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哲学是教人如何看待世界,即如何对待宇宙和人生,如何对待知识和规律,如何对待个人和社会、自己与他人的意义上,我们既可以说哲学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工具,又可以说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2.哲学对具体科学的学习、研究具有指导作用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3.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
3、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2.2017年3月12日,某校组织义务植树活动,某班班主任让学生提出劳动分工方案。一个男生说:“所有的人都分配等量的劳动,这样最公平。”一个女生反驳说:“这样不公平,我们女同学力气小,应该有差别地分配劳动量才公平。”为此,大家围
4、绕“什么是公平”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由此可见(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的智慧产生于思维的争辩 ③哲学争论的根源在于思维的出发点不同 ④生活处处有哲学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大家围绕“什么是公平”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说明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①适合题意,②是错误的;人们关于公平问题的哲学争论是因为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遇到了困惑,哲学源于生活,③是错误的,④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是B。考点:哲学的产生3.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
5、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以上材料说明( )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B.哲学不等于自发产生的世界观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题干中有人认为命由天定、有人认为人定胜天,不同人的观点导致其做法不同,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C符合题意;A、B、D说法均对,但与题意无关,排除。考点: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4.在一些新建办公大楼内外,常见大理石.花岗岩或金属等材质的
6、“镇邪兽”.“转运石”和“风水球”。将事物的发展寄托于“超自然的神秘力量”,这种观点在哲学上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主观唯心主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世界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把客观精神(如上帝、鬼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将事物的发展寄托
7、于“超自然的神秘力量”,这种观点在哲学上属于客观唯心主义,B适合题意。考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5.唐代和尚慧能评论“时有风吹幡动”时认为,“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楚国有个人剑落水中,留下了“刻舟求剑”的故事。慧能和尚和“求剑”的楚国人都错在( )A.离开物质谈运动B.离开运动谈物质C.不懂得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不懂得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材料中的“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是离开物质谈运动的观点,“刻舟求剑”是离开运动谈物质的观点,二者都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选D;其余三项
8、不合题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