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八道湾组沉积特征分析

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八道湾组沉积特征分析

ID:33761323

大小:4.73 MB

页数:61页

时间:2019-03-01

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八道湾组沉积特征分析_第1页
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八道湾组沉积特征分析_第2页
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八道湾组沉积特征分析_第3页
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八道湾组沉积特征分析_第4页
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八道湾组沉积特征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八道湾组沉积特征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章引言第1章引言1.1选题依据及研究目的、意义2焉耆盆地博湖坳陷自1993年投入勘探工作以来,进行二维地震9040.73km,2三维937.48km,探井60口,进尺16.4053×104m,探井成功率18.33%,发现2个油田(宝浪油田和本布图油田),累计上交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882.34×104t(油当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已发现的油气藏均为背斜油气藏,在隐蔽油藏勘探中,虽然已经有一些思路,但具体工作应从哪儿开始、切入点在哪儿,使用什么方法技术、哪儿一定能找到,等等,目前

2、都还是未知数,总的来看,隐蔽油藏的研究思路及勘探方向均不明确。前人对八道湾组的物源、沉积体系、相分布已经作过大量研究,但对钻井稀少的有可能形成隐蔽圈闭的凹陷和斜坡带,依据地震相分析得出的沉积相图,均未能明确标出辫状河三角洲的主水道、分支水道、三角洲朵叶等有利储集相带和砂体的发育分布,用于工业制图的地层单元大多以段或层序为单元,目前急需取得非背斜圈闭油气勘探突破,以获得油气勘探接替区块。该项目的研究将为河南石油勘探局油气勘探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服务。本次论文《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八道湾组沉积特征研究》即

3、隶属于《焉耆盆地博湖坳陷沉积体系与构造演化研究》项目的一部分。1.2勘探研究现状1.2.1焉耆盆地的油气勘探研究现状(1)焉耆盆地发育三个生油次凹,油源条件较好2焉耆盆地中生界烃源岩分布面积约3000km,在北部凹陷四十里城、七里铺次凹及南部凹陷沉积较厚,最大厚度均大于600m,在东部盐场次洼沉积较薄,最大厚度小于300m。侏罗系泥质烃源岩最厚在南部凹陷,厚达900m左右;北部凹陷最厚700m左右,东部地区最薄,一般100~200m;碳质泥岩主要发育于种马场一带,最厚达250m左右,一般100~2

4、00m;煤岩主要发育地区为四十里城次凹,最厚达80m左右,其它地区一般30~40m,向东部减薄,一般10~20m,场浅1井一带没有煤层。总体上,烃源岩层为侏罗系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煤系地层,厚度是由南向北、由中部向东西两侧逐渐减薄,在东部盐场一带剥蚀严重,仅少量残存,而在盐场1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以南及以东地区中生界剥蚀殆尽。主力烃源岩为八道湾组的泥岩,有机碳为5.21~5.92%,生烃潜力为0.17~0.29mg/g;有机质类型为Ⅱ2-Ⅲ型母质;镜质体反射率为0.6~1.39%之间,生油门限2

5、000m左右。为焉耆盆地提供了丰富的油源。(2)侏罗系储层砂体发育,储集条件较好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研究表明,焉耆盆地发育南北两大物源体系,侏罗纪沉积环境由盆地边缘到盆地中心,形成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曲流河-三角洲-滨浅湖沉积的相模式。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复合连片、叠加分布于博湖坳陷北部凹陷,为盆地的主要砂体类型,分布面积广,砂层厚度大(单井最厚达897.5m),粒度粗,砂地比高(40~70%,最高达90%)。是盆地内最好的储集砂体及勘探2目的层,其孔隙度平均10.01%,渗透率平均13.23×10

6、-3μm。扇三角洲砂体主要分布于南部凹陷,成熟度低,砂地比30~60%。孔隙度平2均8.82%,渗透率平均4.62×10-3μm。(3)发育四个含油气系统,勘探领域较广石油地质综合研究认为,焉耆盆地发育四个含油气系统,即海西晚期石炭系破坏型含油气系统、印支-燕山中期三叠-侏罗原生型含油气系统、燕山晚期-喜山期三叠-侏罗再生型含油气系统和南部凹陷印支-燕山中期三叠-侏罗原生型含油气系统。侏罗系沉积末,八道湾组煤系源岩进入生烃高峰,三工河组辫状河三角洲及扇三角洲砂砾岩提供储集层,燕山运动的挤压和冲断作

7、用在坳陷内形成成排成带的断裂背斜带,油气向这些构造带充注,侏罗系含油气系统形成。区域性盖层为八道湾组上段、三工河组上段和西山窑组泥岩。白垩纪,燕山运动中晚幕导致盆地侏罗系大规模冲隆及剥蚀,南部凹陷剥蚀厚度在3000m左右,北部凹陷剥蚀厚度2000m左右,侏罗系烃源岩生烃过程终止,已经形成的含油气系统被破坏,其结果造成油气分散和散失。第三纪,盆地进入挤压断坳沉积阶段,第三系的沉积范围大于侏罗系的残存面积,沉积沉降中心位于南天山山前。随着第三系的不断加厚,侏罗系烃源岩重新开始生烃,第三纪末,北部凹陷的

8、深凹区八道湾组达到生烃高峰和凝析气阶段。同时,燕山期的古构造得到加强、改造和定型。燕山期古油气藏中油气的调整及烃源岩二次生成的油气的充注使侏罗系含油气系统活化与再建。1.2.2层序地层研究现状焉耆盆地在层序地层学方面的工作开展较早,邱荣华、陈文礼等(1997);邱荣华、金振奎等(1997),综合应用地面露头、钻井、测井、物探等资料,识别出了焉耆盆地中生界顶、底两个层序界面,并在中生界内部识别出三个层序界2第1章引言面,将盆地中生界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邱荣华、陈文礼等,2001),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