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760472
大小:146.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3-01
《农村行政区划发展新模式——基于山东省诸城市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证调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农村行政区划发展新模式——基于山东省诸城市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证调研金融学院夏菲朱凝秋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高晓诸城农村社区建设,是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结合乡镇区划调整和机构改革,把地域相邻的几个村庄规划为一个社区,乡镇政府在社区设立公共服务机构,建立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的体制和机制,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诸城不是在部分特定区域如城郊搞社区化改造,也不是把村庄“翻牌”成社区,而是在全市农村规划了208个社区,每个社区一般包括5个村,在中心村设社区服务中心,所服务的村庄一般在2公里半径内。这样,全市1257个村庄都纳入了“2公里社区服务圈”
2、。社区服务中心设有医疗卫生、社区警务、社会保障、灾害应急服务、社区环卫、文化体育、计划生育、社区志愿者8个服务站(室)和一个办事服务厅,为农民群众就近提供便捷周到的“一揽子”服务,为发民农村经济和社会文明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诸城市农村社区建设背景近年来,中央将农村社区建设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七大分别提出明确要求,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上级有要求,群众有需要,是一件顺应潮流、利国利民的好事。诸城市党委、市政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要求,立足诸城实际,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的意见》及《
3、关于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考核奖励办法》,努力为农民群众提供以基本公共服务为主的“一揽子”服务,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实践效果良好。目前,全市共规划农村社区1339个,已建成643个,辐射全市119个乡镇(街道),4478个村按照“建组织、育骨干、顺机制、强服务、促发展”的“五位一体”的工作思路,诸城市创新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模式,初步构建起区域资源共享、管理服务高效的社区化农村党建新格局。他们打破村庄界限,以社区为单元重新选举产生了208个农村社区党委(党总支),创新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个体工商业等服务型党支部,健全完善群团组织和各类经济社会服务组织,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
4、自治组织为主体、群团组织和各类经济社会服务组织为纽带的农村基层组织新体系。在这种新型的领导方式指引下,诸城市党委按照诸城发展现状制定了发展原则开展各项工作。主要原则如下:1.把农村社区建设摆上重要位置,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社区化搭建平台;2.着眼集约利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构建适合诸城实际的农村社区模式;3.注重实际效果,农村社区化建设初步产生良好社会效应。二、诸城市农村社区建设原因分析1.缩小城乡差距的需要城乡差距一直是制约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伴随着诸城经济的高速增长,城乡差别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农民收入偏低,农村文化建设远远落后于城市,政府公共服务同样存在城乡差别。在这
5、样的情况下,农村和城市政治服务体制、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呈现两极分化,严重制约了诸城市经济的发展。2.诸城市实际情况的需要诸城市面积达2183平方千米,其中有1329个村(居),许多农村地区位置偏僻,村居分散。由于建制村规模小、数量多、布局分散,一些公共服务产品因为覆盖面小,受众范围少以及对资源利用的成效低,不可能在每一个村庄都建设像供气、供热、污水及垃圾的处理、宽带网的铺设等,依托原来的建制村很难实现普及。3.农村新形势对政治体制的新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完善以及农村税费改革的成功推进,农村基层组织村委会的管理职能越来越弱。同时,伴随进城务工农民的增加,必
6、要的人力资源和新生力量的缺少日益成为村党组织发展的瓶颈。许多村党组织瘫痪和半瘫痪的状态亟需新的农村政治体制。农村经济发展催生出新的经济文化需求,广大农民群众对教育、医疗、社会治安等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政府公共服务资源却在城区和乡镇驻地集中分布,城乡分布的严重不均使农村公共服务资源存在供求严重失衡。4.乡镇区划调整和机构改革提供客观条件。诸城近几年先后进行3次乡镇区划调整和机构改革,使原有的23个乡镇(街道)撤并为13个,机构的精简,使乡镇政府机构冗员大减,这为建设农村社区、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提供人力资源和客观条件。三、诸城市农村社区建设取得的成果社区建设取得的积极成
7、就是有目共睹的,这更体现在人民群众的评价上,在我们的调研中,60%的农民群众对社区建设的成果做出了积极的肯定,并希望社区建设能得到更广泛的开展。诸城社区建设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1.诸城农村社区教育建设成就诸城社区教育以“多元智能”为支柱理论。诸城市教育局以全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行农村社区化建设为契机,构建起农村社区教育框架。根据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开展让学生进社区、进家庭、进农田、进企业的“四进”实践体验活动,以情景化教学为特征,把社区作为课程改革的舞台。通过制定《学生社区实践体验活动实施方案》,对活动形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