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739268
大小:147.53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2-28
《小企业利润及利润分配管理实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一节 利润管理 一、利润的概念及其构成 利润,是指小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营业利润,是指主营业务收入加上其他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加上投资收益(减去投资损失)后的金额。 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 小企业的营业外收入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净收益、政府补助、捐赠收益、盘盈收益等。小企业的营业外支出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常损失等。 净利润,是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后的金额。 二、利润管理实务 (
2、一)企业利润管理的动因分析 小企业管理当局对利润管理的动因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来分析。 (1)需求动因。对小企业经营者的经营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时,绝大部分都是将考核的重点放在利润总额上。 (2)非对称信息的存在。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下,经营者总是比所有者对企业的经营状况更为熟悉;债权人相对于企业的所有者而言,对信息的知晓程度往往处于弱势;大股东相对于小股东会掌握更多的信息;政府一般而言难以获取企业的内部管理信息。信息不对称直接影响企业利润管理能力。 (3)会计人员的企业立场。在法规、准则许可的范围内,对影响利润的相关会计数据进行管理控制,是一项技术性
3、较强的工作。 (4)会计准则的推动。 (二)利润管理的作用 利润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润管理有利于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 (2)利润管理可为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 (3)利润管理可作为向外界传递有用信息的工具。 (4)利润管理有利于不断促进企业改变目标战略。 (三)目标利润管理 目标利润是确保公司经营需要、投资增长、股利分配的一个利润数额,是公司经营层面所达到的一个具体数额。围绕这个经营目标所开展的工作,都属于目标利润管理的范围。 目标利润管理包括几个环节:确定目标利润;测算为实现目标利润的具体收支计划;
4、组织目标利润的实现。 1.目标利润测算 利润预测的方法主要有:本量利分析法、相关比率法和因素测算法。 (1)本量利分析法 本量利分析法全称为“成本-业务量(生产量或销售量)-利润分析法”,也称损益平衡分析法,主要根据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分析某一因素的变化对其他因素的影响。可用于利润预测、成本和业务量预测,本量利分析法是以成本性态研究为基础的。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对业务量的依存关系。成本按其成本性态可分为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混合成本。 变动成本是指随业务量增长而成正比例增长的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的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影响
5、的成本。 混合成本介于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之间,是指随业务量的增长而增长,但不成正比例增长的成本,可将其分解成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部分。 本量利数学模型有3种形式:损益方程式、边际贡献方程式、本量利图。 (2)相关比率法 相关比率法是根据利润与有关指标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计划期间的利润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常用的相关比率主要有销售收入利润率、资金利润率等。 利润=预计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利润率 利润=预计平均资金占用额×资金利润率 (3)因素测算法 因素测算法是在基期利润水平的基础上,根据计划期间影响利润变化的各项因素,预测出企业计划期间的利润额。以
6、本量利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为基础。影响利润的主要因素有销售量、销售价格、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所得税税率等。 计划期利润=基期利润±计划期各种因素的变动而增加或减少的利润 2.目标利润决策 对预测的目标利润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评价,以判定企业预测的利润指标是否先进可靠,对预测的目标利润和实现目标利润的措施作必要调整和补充,最后定出企业的目标利润和实现目标利润的措施方案。 (1)目标利润决策的程序 ①收集整理信息资料; ②审定决策目标和可行性方案; ③目标利润的实施和反馈。 (2)目标利润的决策方法 ①比较决策法。在初步预测的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计算
7、出几种主要的利润率指标,将这些利润率与同行业的中位水平或平均先进水平进行比较,判明企业利润总额指标的先进程度。 ②综合平衡决策法。根据企业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决策的一种决策方法。 在进行利润预测的过程中,已经拟定了各项增产节约措施,在决策过程中,企业的决策层在分析原定措施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提出实现目标利润的方案。 (3)实现目标利润措施方案的决策 ①增产增销,实现目标利润; ②实行技术革新,降低变动费用,实现目标利润; ③降低固定成本,实现目标利润; ④调整产品结构,实现目标利润。3.目标利润分析 确定及分解利润目标到各
8、部门后,需要健全分析反馈制度,加强了部门协同运行能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