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738156
大小:7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28
《人文地理复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人口迁移的社会经济意义:人口迁移对调整人口分布、劳动力盈缺、促进地区文化交流、新资源的开发、经济文化区的建立、民族和种族的融合等都有重要的作用。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1)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迁出地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加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联系;更好的利用土地资源;但也会导致人才外流,劳力短缺。(2)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但也会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管理难度;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影响人口和人种的分布(2)影响人口年龄结构(3)影响经济、文化的发展
2、(4)改变迁入地和迁出地的环境人口容量,进而影响人口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地理分布(5)改变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促进了人类生产活动的发展(6)促进了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2、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自然因素:⑴气候 适宜的气温、光照、湿度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⑵地形 地形影响人类的适宜工作和居住场所 ⑶土壤 土壤影响农业生产,进而影响人口分布 ⑷水体 适宜的水源和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生产的基本条件 ⑸矿产资源 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成为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⑴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社会化生产有利于人口增长,
3、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人口再生产。 ⑵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口分布密度越大。 ⑶经济活动方式:劳动密集性活动方式促进人口密集,如精耕细作农业区人口较密,第三产业发达地区人口较密。 ⑷交通运输条件:交通线对人口分布具有突出的“磁力”作用,交通线的建设推进往往促进人口的聚集。 历史因素和政治因素:⑴历史文化因素:居住历史长,开发较早的地区人口稠密 ⑵政治因素:短时间内可以改变人口分布状况3、简述城市化的内涵:概念:城市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含义:城市化
4、是城市对乡村施加影响的过程;城市化是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城市化是人口集中的过程;6/6城市化是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重增加的过程 。4、三种城市地域结构模型形成(图)书220—221(1)同心圆模式:同心圆模式的形态和各功能区的大致分布 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的侵入和迁移,呈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扩展而成。同心圆模式由5个同心圆组成。(2)扇形模式扇形模式的形态和功能区的大致分布 在小汽车这种交通工具的影响下,城市各功能区出现沿着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的趋势。(3)多核心模式多核心模式的形成 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展,范围越来越大,原有市中心区由于地
5、价高、建筑物租金高、职员工资高和交通、居住拥挤等原因,使得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也现了新的核心点。城市围绕不同的点,以同样强度发展起来,形成多核心模式。5、旅游生命周期理论的阶段和研究意义:阶段:探查阶段:只有零散的游客没有特别的设施其自然和社会环境未因旅游而发展变化。参与阶段:旅游者人数增多,旅游活动变得有组织、有规律,本地居民为旅游者提供一些简陋的膳宿设施,地方政府被迫改善设施与交通状况。发展阶段:旅游广告加大旅游市场,开始形成外来投资骤增,简陋膳宿设施逐渐被规模大、现代化的设施取代,旅游地自然面貌的改变比较。巩固阶段:游客量持续增加但增长率下降。旅游地
6、功能分区明显地方经济活动与旅游业紧密相连。常住居民中开始对旅游产生反感和不满。停滞阶段:旅游地自然和文化的吸引力被“人造设施”代替旅游地良好形象已不再时兴市场量的维持艰难。旅游环境容量超载相关问题随之而至。6/6衰落或复苏阶段:旅游市场衰落进而房地产的转卖率很高,旅游设施也大量消失,最终旅游地将变成名副其实的“旅游贫民窟”,另一方面旅游地也可能采取增加人造景观、开发新的旅游资源等措施,增强旅游地的吸引力从而进入复苏阶段研究意义:1、作为旅游地的解释模型: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一个能适合地解释旅游发展模式; 2、指导市场营销和规划:该理论能提供给管理者长
7、远的思想及揭示各个阶段不同变化的影响力; 3、作为预测工具:该理论没有得到多少发展而且可能难以得到发展; 对中国而言,该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旅游地演化过程的理论框架。应用这个理论框架去分析各种不同旅游地的具体生命周期特点及规律、剖析形成这些具体的生命周期特点和规律的内在因素,可以有效地指导旅游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6、行为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研究对象:研究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行为过程、行为空间、区位选择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研究内容:主要是研究人类在环境感觉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内在行为(心理行为)和外在行为(表现行为或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侧重探讨人类的
8、环境知觉、环境认知、地理物象、物像评价和外在行为等的机制作用和过程。7、我国建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