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哲学_语义嬗变与_中国思想_属性_上_

_哲学_语义嬗变与_中国思想_属性_上_

ID:33735537

大小:249.9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28

_哲学_语义嬗变与_中国思想_属性_上__第1页
_哲学_语义嬗变与_中国思想_属性_上__第2页
_哲学_语义嬗变与_中国思想_属性_上__第3页
_哲学_语义嬗变与_中国思想_属性_上__第4页
_哲学_语义嬗变与_中国思想_属性_上__第5页
资源描述:

《_哲学_语义嬗变与_中国思想_属性_上_》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哲学0语义嬗变与/中国思想0属性(上)何中华(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济南,250100)摘要:西方/哲学0在其发轫期的确与逻辑及论证内在相关,但在后来的历史演变中,其意义发生了深刻变化。中世纪神学遇到的内在困境、黑格尔哲学以逻辑方式孕育出来的超逻辑结果、逻辑实证主义拒斥/形而上学0的失败、海德格尔对逻辑的不信任和对诗与思的一致性的追求,无一不显示出哲学的最高境界同逻辑及论证的分离之可能性和正当性。这一参照使我们有可能重新看待/中国思想0在达成/哲学0目标上的优长之处,从而为/中国哲学0这一称谓的合法性作出某种辩护。关键词:哲学;智慧;知识;逻辑;中国思想;合法性中图分类

2、号:B0;B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0246(2011)02-0001-08中国究竟有没有/哲学0?在一定意义上,这意味着能否用西方的/哲学0(philosophy)1一词来称谓中国思想?进而涉及中国思想与西方哲学之间是否具有可通约性?它们究竟在何种意义上是可/翻译0的,在何种意义上又是不可/翻译0的?换言之,如果把它转换为一个西方文化内部的问题,就是西方哲学所追求的终极境界与它所历史地选择的方法之间是否自洽?若是,那么这种方法是否具有唯一性?若否,即此方法并不适合于哲学境界的开显,是否存在其他的可能性?这是否意味着在最高境界的意义上,中国思想提供了更具优越性的可能路

3、径呢?这个问题并非空穴来风,也不是一个假问题,而是中西文化相遇逼迫出来的。它的提出,不过是晚清以来东西方文化之间不对等关系的产物,折射着中国思想在特定历史语境下的自我焦虑。西方世界从来未曾发生要不要、能不能或应不应拿东方文化中的某个专名来刻画其思想的问题。在事实层面上,它体现着东西方文化相遇这一特定历史情境;在价值层面上,它隐含着一个西方中心论的成见,而这个成见甚至已蜕变为中国学者的集体无意识,极有可能使中国学者掉入文化的自我殖民化陷阱。在西方语境中,/哲学0的确与/逻辑0存在着一种原罪般的关联。古希腊有/哲学02与/诗0相互对立的传统观念。/哲学0对时间性的不信任,使/逻辑0得以凸

4、显。柏拉图在5理想国6中就已指出了/哲学0与/诗歌0之间的对立,他借苏格拉底之口说道:/哲学和诗歌的争吵是古已有之的0¹。可见这种对立在古希腊传统中是多么悠久和古老。柏拉图贬低/诗歌0而推崇/哲学0,究竟是基于怎样的理由呢?说到底乃源于他对/事物的真实0与/事物的影像0的划分。他认为诗人所从事的工作不过是对真实的模仿,它所体现的只是事物的影像罢了。因为/他们的作品是影像而不是真实0,/这些作品和真实隔着两层0,是模仿的模仿。因此,/模仿术和真实距离是很远的0。在柏拉图看来,诗人不可能对自己模仿的事物有什么/真知0。柏拉图把人的心灵世界区分为四个层次:理性(知识)、理智、信念、想象,前

5、二者统称理性,它把握的是可知世界;后二者统称意见,它把握的是可见世界。柏拉图认为:/理性和意见的关系就像实在和产生世界的关系,知识和信念的关系、理智和想象的关系也像理性和意见的关系。0所以,追求理念的柏拉图把意见及与之对应的可见世界贬低至不值得信赖之列。如此一来,靠想象力建构和模仿作者简介:何中华,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哲学基础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¹柏拉图:5理想国6,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407页。2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2期#哲学理论世界的诗人自然不可能得到柏拉图的青睐。在他看来,哲学/是逻各斯本身凭着辩证的力量

6、而达到的那种知识0,其中辩证法充当了哲学通往/第一原理0的机缘和跳板)))因为/辩证法是唯一的这种研究方法,能够不用假设而一直上升到第一原理本身,以便在那里找到可靠根据0¹。这样,哲学就变成了一个纯粹逻辑的问题,而与诗歌无缘。这是柏拉图把诗歌同哲学对立起来的深层原因。柏拉图不仅否认诗歌对于哲学的必要性,而且对于信念也予以贬抑。对/信0的贬低和无视,导致了哲学的知识论化。这里涉及/知0与/信0对于哲学来说究竟何者具有真实性的问题。/知0与/信0之间的张力,在西方哲学的演变中似乎有一种展开。这类似于中世纪宗教信仰寻求证明却遭到失败的命运。哲学的/知0的追求(表征为形式化的逻辑构造)的失效

7、,是否昭示了此路不通而必须另辟蹊径呢?对于/哲学0而言,/知0与/信0并不是两种平权的、仅仅具有某种相对性的建构路径。前者使哲学误入歧途,后者才是哲学的真正出路所在。因此,存在着/知0和/信0究竟何者才真正地适合哲学的建构和表达的问题。西方文化悠久的/逻各斯中心论0传统,正是/哲学0在西方语境中走向偏执、陷入误区的重要根源。按照怀特海的说法,西方两千年来的哲学不过是柏拉图的注脚而已。尽管亚里士多德强调诗与普遍性之间的联系:/诗所描述的事带有普遍性,历史则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