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历史 课题材料

桐柏历史 课题材料

ID:33730188

大小:118.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2-28

桐柏历史  课题材料_第1页
桐柏历史  课题材料_第2页
桐柏历史  课题材料_第3页
桐柏历史  课题材料_第4页
桐柏历史  课题材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桐柏历史 课题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一章古代桐柏第一节桐柏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桐柏境内就有人类的活动。建国后发现的新集乡陡坡嘴遗址和月河镇闵岗遗址等出土的大批文物,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仰韶文化的生活画面。那时候人们已经开始定居的农耕生活,生产工具主要是石锄、石斧、石链。人们用粗糙的红泥制陶罐、陶盆用来煮食物,取水和存放种子。吴城镇的朝城、火色庄等遗址出土的文物,反映出龙山文化在桐柏的丰富内容。那时候,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农作物的种类显著增多,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已经向精细方面过渡;贫富分化已经出现,男子的主导地位完全确立。在原始农业发展的同时,狩猎是重要的生活资料来源之一。由于缺乏系统的历

2、史资料,我们无法探知桐柏古代历史的全貌,但我们可以从多种史书中找到有关的记载。相传禹作九州,桐柏属豫州。《尚书》记载,“禹导淮自桐柏”,“禹治淮三至桐柏”。今天流传的“禹王锁蛟”等优美传说,充分反映出人民对这位关心人民疾苦、公而忘私、敢于同大自然斗争的伟人的崇敬和怀念。西周建立后,周天子实行分封制。那时,桐柏西部有曾子爵、鄱子爵等封国。中东部不见史书记载。从出土的文物中可以看出,今桐柏北部也存在着大小不等的封国。春秋时期,桐柏属于楚国,县境东部有个小的封国——稷,其辖地相当于今吴城、月河一带。秦朝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地方实行乡亭制,桐柏属于南阳郡湖阳县乐乡。

3、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的政治体制。汉初设平氏县。公元前200年(高祖七年),又设复阳侯国,封地大致在今固庙一带。汉武帝时,又设义阳侯国,封地大致相当于今桐柏东部。到汉成帝时,取消了复阳侯国改设复阳县。王莽时,改平氏县为平善县。东汉时又恢复平氏县。三国时桐柏属魏国,魏文帝曹丕时,在平氏县义阳乡(原义阳侯国)设义阳县,取消复阳县,原复阳县的一部分划归平氏县,一部分划归义阳县。晋代时,桐柏属于南阳郡。南北朝时,随着政权的频繁更迭,桐柏境内所设建制发生多次变化。南朝的宋废平氏县;北魏夺得桐柏后又设平氏县。西魏建立后,改义阳县为淮洲,后又改为纯州;南朝的宋再置义阳县。南

4、朝的齐政权建立后,除复置平氏县外,又在今桐柏北部设立围山县,中部设柏源县。南朝的梁政权在今桐柏东部设淮安县,后被北周改为义乡县。隋朝统一后,598年设桐柏县,县治在今固县镇。从隋到五代,今桐柏境内平氏、桐柏二县并存。北宋建立后,于972年废平氏县为镇,划归泌阳县。973年,北宋政权将桐柏县治由今固县镇移到今淮源镇。北宋政权将县治西移的同时,又将淮渎庙由固庙东移至今县一高中老院处,为以后大规模扩建淮渎庙奠定了基础。宋金对峙时期,淮河——秦岭一线为双方争夺的前沿,桐柏归属多变,时而为南宋疆域,时而属于金的边地;时而为县,时而为镇。境内人口锐减。元朝时,桐柏一直属于河南

5、行省南阳府唐州泌阳县管辖。在此后的二百年间,中央政权对桐柏的统治相对减弱,地方政府奖励农耕,注重水利,使得桐柏一带的农业生产有所发展,人口开始回升。明朝中期以后,随着中央政权的日益腐败,土地兼并愈演愈烈,苛捐杂税多如牛毛。中原一带失去土地的人民潮水般涌往巴蜀、荆襄、桐柏山一带谋生。这些失去土地的流民,农忙时为人佣耕,农闲时采食山果野菜,一遇天灾,他们便恃众强吃“大户”,致使不少自耕农和中小地主也沦为流民。据史料记载,那时的桐柏是“百里无人烟”19,土地荒芜,园宅废弃,地方官屡屡上奏“匪满为患”。桐柏知县汪云在“桐柏碑记”中记载,虽“勤劳王师”不断剿杀,但始终未能“

6、根株悉拔,故不几年间,流徙之民转甚于前日,包藏祸心几不可测”。成华十二年,都宪原杰、监察御史吴道宏经实地考察,受命处置此事。1476年,分唐县三分之一复置桐柏县。明政府下令从湖北孝感、河南确山等地移民1715户来桐柏,并招募工匠近千人按服军役例制建县城于今址。新县城“方圆四里,四定门,墙高二丈,宽一丈,护城河深八尺,阔一丈五”。城内县衙、文庙、监狱等设施一应俱全。特别是经过清朝扩建,它终于成为桐柏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第二节古代桐柏的经济一、农业生产桐柏属北亚热带季风大陆型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全年无霜期达231天,年日照数平均2027小时,年平

7、均降水量1168毫米。这种南北过渡性气候,为多种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桐柏人很早就开始从事农业生产。已经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充分证明,从远古时代起,桐柏境内的农业一直比较发达。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小麦、豆类等。桐柏早在汉代起就实行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虽然产量较低,但一般不会绝收。有这样一段顺口溜“一亩田九道沟,地种小麦田种谷,人家不收我能收,旱地不收水田收。”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适合当地条件的耕作制度。有的至今沿用,如一年一熟的“冬闲——春播,夏炕——秋播”;还有的是两年三熟制——“春稻——小麦——夏稻——绿肥”。桐柏的可耕地面积狭窄,但勤劳、勇

8、敢、聪明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