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720798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8
《探究七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综合探究七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温州实验中学董杰一、课程标准4—3列举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4—5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若干重大转折时期。6—4综合多种因素,说出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6—5在世界文明的进程中,了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明确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二、教材分析设计思路本课不仅是第七单元的阶段性总结,而且也是对本册书的总结。本课以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和浮雕为切入点,回顾了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上所经历的被动挨打的
2、屈辱岁月以及中华民族为反对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自由多进行的伟大斗争的历史,总结百年来的经验教训,探索历史规律,让学生充分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以史为“鉴”,要求本课主要落脚点应放在历史对现实、对未来的借鉴作用上;同时,通过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弘扬,升华爱国主义教育。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本课应着重加强学生情感价值目标的落实。所以不需要过多的设计和花样,让学生在史实中直接达到情感上的冲击和感悟就行。三、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造始末和浮雕刻画的历史事件了解百年来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3、感受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体会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观点。2、能够列举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并了解它(他)们在历史变革中的突出作用。3、学会在世界大背景下了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认识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4、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收集历史资料,初步掌握获取阅读,理解有效信息并重组这些信息的能力。四、教学重难点:如何从对百年历史的回顾中去总结历史教训和经验,并能分析历史对现实,对未来的借鉴作用。五、教学过程:在课前将学生分组(4或8组)结合P128页大事填充表,收集近代史上在中国发生的大事和近代史
4、上著名人物的相关资料(文字、图片或影音)。首先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所收集的资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收集的情况进行适当的点评、总结。听完学生的介绍,完成P128页的表格,对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内容加深把握。一百年来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时间重大事件与人物1840—1859年林则徐、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1860—1879年洋务运动、李鸿章1880—1899年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戊戌变法1900—1919年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孙中山、五四运动1920—1929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南昌起义、毛泽东1930—1939年九
5、一八、长征、西安事变、抗战1940—1949年抗战胜利、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谈一谈:了解了中国近代百年磨难史,你有什么感想?(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讨论)£1、落后就要挨打!£2、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3、我们要居安思危,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不会落伍。讨论思考:£1、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反抗侵略、追求进步而进行的斗争的结局如何?£2、中国人民探索独立和进步,追求解放和自由的历程,为什么早期一直都不成功,而后来能取得成功?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
6、放战争目的是通过近代史上中国不同革命运动不同的结局之间的对比让学生得出以下结论: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相继失败的结局告诉我们,在中国这样的国情下,靠旧式的农民起义、先进地主阶级分子改革、资产阶级改良、资产阶级革命等动路都是行不通的,他们无法带领中国人民真正获得独立和解放。而抗日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告诉我们,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寻找到了一条适应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经过近三十年的不懈努力和斗争,终于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历史告诉我们,只有无产阶级革命才能救中国!鲁迅曾说过,我们自古以
7、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利用鲁迅名言导入到下个环节:介绍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人物廊”(教师出示任务图片,让学生充当讲解员,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来介绍历史人物)1、禁烟英雄林则徐。林则徐从烟毒泛滥中看到“贫民、弱种”的深远后患和“兵弱银荒”的政治忧虑,上书道光帝,主张严禁鸦片。林则徐到广州后,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并把20000余箱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挫败了资本主义走私鸦片的阴谋,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决心。面对外来侵略,林则
8、徐积极抵抗,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被称为民族英雄。同时,他还积极地组织编译外文书籍,学习西方军事技术,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2、变法先锋谭嗣同。谭嗣同,因愤中国积弱不振,创办时务学堂,投身“戊戌变法”,要求清廷“革去故,鼎取新”。“戊戌政变”后,谭嗣同能逃不逃,“决心一死”。在牢中,他“拾取地上煤屑,就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