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文化法治秩序

法律文化法治秩序

ID:33718628

大小:10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28

法律文化法治秩序_第1页
法律文化法治秩序_第2页
法律文化法治秩序_第3页
法律文化法治秩序_第4页
法律文化法治秩序_第5页
资源描述:

《法律文化法治秩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法律文化与法治秩序:碰撞、融合与重构摘要:法律体系承载并折射出与之相符的法律文化和社会价值,因此,对法律现象-9法律文化的关系进行认知是研究法律价值法治秩序的一种进路。这种认知能在虚实之间展开对法律本身的审视-9反思,并展示出法律文化与法治秩序的碰撞、融合与重构。中国法律文化中蕴含“天道”“情理”等伦理观念,而西方法律文化受宗教传统影响,其中包含法律与生命、伦理、宗教之关系的追问。中西方法律文化在伦理与宗教之维上的分野以及二者在证成法律的正当性上的殊途同归,为研究法律文化对法治秩序建构的意义提供了

2、一个良好视角。中国的法治秩序建构既要关注西方法律文化的根源问题,又要关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合理内核;要立足中国国情,建设法治国家。关键词:法律;法律文化;法治法律在当代生活中不可或缺已成为公认的事实。但对于孤独的个体而言,“我”是否感受到“法律”的存在就不得而知了,何况“法律是什么”还是悬而未决的问题。法律似乎只有关乎个体生存才能证实其真切存在,这也就意味着法学研究必须超越冰冷的条文而体察温存的法理。人们体察温存法理的场域,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法律文化。在这一场域中,法律与生死、伦理、救赎之间的关系得以

3、完整地展示,由此可以发现,中西方不同的法律文化所对应的乃是伦理与宗教的分野,二者在型构人们生活的意义上殊途同归。本文探讨西学东渐背景下西方法理学对中国法律文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索新时期中国法治秩序的建构。一、伦理化的中国法律文化透视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等儒家思想在具体的法律文化中体现为“天道”和“人道”的观念。“天道”是自然、神明、道德以及和谐、仁政等诸多观念的集合体,“人道”则体现为“应天、顺天、法天”,合乎“人道”的法律同时符合“天道”。由于仁政等观念体现

4、了道德层面的要求,所以法律条文乃至法律体系符合道德观念和道德体系,正是传统法律文化的体现。质言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一种“伦理化”了的法律文化。在这种法律文化的熏陶下,人们仅依据社会价值观进行内心确认,认为如果有人做了坏事,则其即使未受到法律制裁,也会被众人唾弃,会遭受上天给予的诸如一命偿一命、父债子还等报...应。这种道德审判经常出现在古往今来的社会生活中,并一度成为文学(影视)作品的主题。坏人的下场可以说是道德审判的结果,或者说是未经审判的强制执行。这种神明(广义道德)的社会约束力显示出中国传统

5、法律文化的特色。这种特色在古代法律文本中可以得到验证。如《唐律疏义》中有“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之语,德礼一政教一刑罚的逻辑顺序揭示出在古代中国,道德是刑罚的根法律文化与法治秩序:碰撞、融合与重构本依据。法律在传统社会的实施中呈现出一种“广场化”的色彩,表现为某种泛伦理的司法过程。司法者在日常生活中,在田间地头,通过现身说法和道德说教,将法律与道德相结合来阐述是是非非,使当事人明白利弊,从而不仅实施法律,也维护了道德秩序,彰显了法律的道德性和伦理性。自董仲舒鼓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伊始,

6、中国传统法律就深受儒家思想的浸润与控制。汉朝“以礼入法”并推行春秋决狱制,使“礼”成了重要的法制指导思想。直至清末变法,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伦理化”法律制度结构才开始松动。但即便如此,伦理也并未彻底退出中国法律思想的舞台,礼对中国法律的影响之深注定了其与中国法律的分离是一个漫长、艰难甚或无法实现的过程。法律伦理化突出表现在帝王施政中。《资治通鉴》开篇就言“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天子的职责是“礼”,那么“礼”到底是什么?有论者认为“礼”是“张扬和保护等级制度、特权制度的应有尽有的

7、综合性社会行为规范,刑法和刑罚是它的强大后盾”,天子利用“礼”所达到的礼治是“在刑法和刑罚的强制力量维护下的人们备礼品、送礼物、行礼仪、懂礼节、讲礼貌、尚礼让、守礼法、遵礼制、崇礼学的生活状态”。简言之,“礼”是一种道德意识形态化的治国思想。帝王通过礼制划定不同的社会等级,封建伦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天下之人得自守其位而永不逾越。如此,帝王便处于世俗社会的顶层,享有至上特权;同时,帝王以天之名管理位于其下的各级人等,让他们各守其位。维持着这种伦理秩序,社会也就处在一种动静相间的

8、平衡之中。古人在产生了难以自我解决的冤情时,就会求助于上天这个全能且正义的力量。帝王既然是身处礼制顶层的天之代表,“告御状”自然而然就成了人们蒙受不公正待遇时的最后一根且最有力的稻草,这就是传统社会中最高层次的国家救济渠道。有论者曾经概括古代“告御状”的陈情特色:历代都把“告御状”规定为权利救济的最...后途径,但一般禁止直接向中央衙门“告御状”,而是要求逐级陈情;一般要经过一定的接待官员或衙门的审查甄别程序后,由官员向皇帝陈诉或递交状子;一般情况下皇帝并不亲自坐堂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