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口大坝下游尾水区域泥沙淤积与处理

碧口大坝下游尾水区域泥沙淤积与处理

ID:33718490

大小:5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28

碧口大坝下游尾水区域泥沙淤积与处理_第1页
碧口大坝下游尾水区域泥沙淤积与处理_第2页
碧口大坝下游尾水区域泥沙淤积与处理_第3页
碧口大坝下游尾水区域泥沙淤积与处理_第4页
碧口大坝下游尾水区域泥沙淤积与处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碧口大坝下游尾水区域泥沙淤积与处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碧口大坝下游尾水区域泥沙淤积与处理何录合大唐碧口水力发电厂提要:碧口电站在投运后,由于泄洪排沙,尾水下游河床出现泥沙淤积。泥沙局部堆积束窄河道、抬高河床,致使正常尾水位被迫抬高造成电能损失。至2005年底,下游水位比设计正常尾水位高近2米。2006年对下游淤积体进行了开挖处理,共开挖砂砾石10万立方米,下游水位平均降低1.7米,取得较好的水头效益。关键词:水电厂下游尾水淤积开挖一、概况碧口水电站位于甘肃省文县碧口镇上游3km的白龙江干流上,控制流域面积26000km2,占全流域面积的80%。工程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

2、渔业等效益。装机容量3×100MW,总库容5.21亿m3。为大(2)型工程,主要建筑物按2级设计。枢纽工程由土石坝、溢洪道、右岸泄洪洞、左岸泄洪洞、排沙洞、引水洞、调压井、钢管道、厂房和开关站等组成。枢纽自建成投产以来,左岸排沙洞、右岸泄洪洞、溢洪道先后投入泄洪沙运行,左岸泄洪洞至1990年移交电厂。碧口水电站在1976年至2006年间,最大入库流量41900m3/s(1998.8.20),最大的下泄流量30900m3/s(1998.8.20),未遇特大洪水。二、尾水区域淤积及尾水抬高情况碧口水电站尾水渠下游河床在两个部位

3、出现淤积,一是尾水区回流中心淤积丘,自电站运行以来淤积位置及形态变化不大,淤丘高程维持在616.00m左右,潜没水下,属细颗粒淤积丘。二是消能区下游堆积丘,为泄洪冲刷物堆积而成,经长期冲刷砂砾石逐步粗化,堆积体均为粗颗粒,堆积体表面可见体积较大的块石及卵漂石,堆积高程在▽617米高程以上面积近7000平方米,水流在沙丘两侧分道汇入下游河床。1998年8月汛后淤积体最大高程619.0m~620.0m左右。水流在堆积丘两侧分道汇入下游河床,主流在右岸,堆积体主要由右泄泄洪形成。1998年汛期以后至今,由于枢纽未遭遇较大洪水,淤

4、积体高程基本稳定,2004年3月实测淤积体最大高程620.35m,但淤积体的范围较1998年汛后增加较多,下游河道束口断面继续减小。由于堆积体的存在,堵塞河道起壅水作用,使主河道的过水断面减小,使电站正常尾水位被抬高,造成了电能的大量损失。碧口水电站近三十多年来对电站尾水水位进行了观测,与设计尾水位曲线(根据天然河道断面推测)相比,正常发电尾水位高于设计值,而汛期排沙洞或右泄等泄流情况下,尾水位又低于设计值。从碧口电厂测量的历年来电站非汛期尾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图可以看出尾水位的变化过程:其中,76年、77年及78年非汛期尾

5、水位与设计值相比,抬高幅度近0.64m~0.72m左右;1980年尾水位大幅抬高,较设计值相比,最大抬高值为1.80m~1.51m;1982年和1984年尾水位继续抬高但抬高幅度较小。以后尾水位又开始持续升高,其中1990年尾水位较设计值抬高0.46~0.92m;1995年抬高1.12m~1.54m;在1998年8月20日洪水过后实测尾水位较设计值抬高约1.52m~1.63m左右,从1998年以后历年来的尾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图中可以看出,2001年~2004年电站尾水位较1998年相比又普遍抬高0.30m左右,呈缓慢增长趋

6、势,2004年电站一台机、二台机和三台机满发情况下电站尾水位分别抬高1.98m、1.94m和1.67m。尾水位的升降与河床的淤积及开挖密切相关。历年来尾水位变化情况比较见下表。近年尾水位变化情况表实测年份1台机满发流量 Q=160(m3/s)2台机满发流量Q=320(m3/s)3台机满发流量 Q=480(m3/s)尾水位(m)增幅(m)抬高值(m)尾水位(m)增幅(m)抬高值(m)尾水位(m)增幅(m)抬高值(m)设计值616.40617.24617.921998年618.03+1.63618.80+1.56619.44+

7、1.522002年617.86-0.17+1.46618.72-0.08+1.48619.43-0.01+1.512004年618.38+0.52+1.98619.18+0.46+1.94619.59+0.16+1.672005年618.570.192.17619.350.172.11619.670.081.75备注1.尾水位增长幅度是以当年尾水位与上年尾水位的差值;2.尾水位抬高值是当年尾水位与尾水位设计值之间的差值。三、尾水区域淤积原因分析1.泄洪建筑物工程布置因素。在建坝前尾水区天然河道为峡谷型河道,平水期河面宽约6

8、0米,洪水期可达140米左右,河床砂砾石覆盖层最深达34米,河床易冲淤变形。建坝后两岸分设泄洪排沙建筑物,河床消能区拓宽至190米左右,与下游河道成束口型连接。尾水区河岸线略成圆弧型。泄水建筑物均为河岸式或隧洞型,其轴线与河道夹角较大,其中右泄为490,溢洪道为330,左泄为270,且均采用挑流在河床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