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狱犯定位的终端设计

基于rfid狱犯定位的终端设计

ID:33676608

大小:20.44 MB

页数:55页

时间:2019-02-28

基于rfid狱犯定位的终端设计_第1页
基于rfid狱犯定位的终端设计_第2页
基于rfid狱犯定位的终端设计_第3页
基于rfid狱犯定位的终端设计_第4页
基于rfid狱犯定位的终端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rfid狱犯定位的终端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绪论学位论文恐慌。在RFID的基础上,引入了GPS技术,对越狱犯人进行室外的实时定位,,从根本上解决警务人员对越狱逃犯快速,高效地定位及进行追捕。1.2基于RFID的腕表终端研究意义监狱的首要任务是保证罪犯无法逃脱,这是监狱的天职。罪犯一旦越狱,其人身危险性令社会公众受到惊扰。只有确保已被识别和标定为犯罪人的人呆在监狱之内,社会公众才会感到安全。针对监狱实际问题,对犯人的监控和管理中,如果有一种安全、可靠的信息采集处理系统,能通过非接触方式自动掌握监狱内各个受控区域监狱犯人的详细信息及数目,且能与监狱其它管理系统协调工作,实现对犯人实时、全方位监控管理,最大限度的保障管理人员和监

2、狱犯人的人身安全,只要犯人进了监狱,全方位监控管理伴随着犯人直到其出狱。RFID技术以无线电波为信息载体的识别技术,可以识别多个目标,适应比较恶劣的环境,传输距离远而且识别速度快【6】。RFID技术结合室内定位技术可以对监狱的在押人员进行实时的定位和信息的识别,从而实现犯人监控管理自动化,有效解决实际问题,使监狱犯人管理更趋于科学化。该项目通过RFID技术的信息载体无线电波实现数据通信,无线射频部分对数据进行收发,在非接触条件下,具有快速、实时、准确采集与处理信息的特性【7J。采用RSSI技术实现监狱内的室内定位的功能。同时加入GPS技术作为辅助,犯人一旦越狱,通过GPS技术迅速进

3、行定位,尽快对越狱犯人进行定位和追捕,RFID技术、GPS技术和腕表终端引入监狱管控系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1)RFID技术不需要人工干预,不需要直接接触,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可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实现了无源和免接触操作,应用便利。基于RFID的狱犯定位系统伴随着在押人员在监狱的整个生活,识别在押人员的信息并将其与系统的信息进行对应,系统可以对该在押人员信息进行修改。系统对在押人员进行实时的室内和室外的定位,系统给监狱管理人员在遇到突发事件多了一份从容和冷静,全面实现监狱管理的信息化【圳。、(2)对于RFID在监狱的应用,首先还是成本问题。目前国内整个RFID业界都面临着

4、高昂的RFID应用成本,伴随着RFID在监狱安防市场的悄然成长,也会受到成本的困扰,不过近年来,业界有个好的趋势一RFID成本与用户接受能力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RFID的成本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及射频技术的简化设计,其成本也在下降中。(3)RFID技术与其它一些技术的结合,进行着适时的革新一J。目前RFID监狱管理系统从产品寿命长,室外定位,通信方式便捷和减少警力等多个方面进行改进,方便其在监狱管理的推广应用,更趋于人性化。将RFID技术与其他一硕士论文基于RFID狱犯定位的终端设计些传感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相结合是一个趋势,所以当前传统的监狱管理模式需要在国家规划的指导下适时

5、革新,以便为将来安装RFID系统及克服相关难题打下基础ll⋯。随着RFID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监狱系统监控管理领域中的不断发展,有效地解决对犯人实时、全方位监控管理,自动快速、实时、准确采集与处理信息。实时掌握监狱里各受控区域内犯人的详细信息及狱警的位置,最大限度的保障管理人员和监狱犯人的人身安全,降低监狱管理的工作强度和管理成本,对于突发事件多了一份从容镇定,带来了高效智能的现代化监狱管理手段。因此,RFID技术的研究以及与一些传感技术,GPS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结合,对监狱的监控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h1.3RFID技术简介及国内外发展现状RFID(RadioFr

6、equencyIdentification)无线电波作为数据载体进行数据的传输,无线射频部分负责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完成目标的信息识别⋯J。RFID系统可以作用于比较远的距离,对于进入范围内的目标实现识别,识别速度快、距离远、适应恶劣环境、信息可随时修改、形状可多样性。RFID技术融合了无线射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技术【l21。1948年,HarryStockman发表的((CommunicationbyMeansofReflectedPower))一文为RFID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RFID技术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1960年,D.B.Harris

7、申请了一项关于“可调制无源应答器的射频传输系统”的专利d1963年,RobertRichardson发表的((RemotelyactivatedRadioFrequencyPoweredDevices))为无源RFID标签提供了实现的思路。1967年,Vindmg发表的((Interrogator-responderIdentificationSystem))正式提出了RFID的工作方式。1968年,J.H.Vogelman获得了一项采用雷达回波传输数据的无源技术专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