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大学水污染课程设计

中北大学水污染课程设计

ID:33673703

大小:1.17 M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2-28

中北大学水污染课程设计_第1页
中北大学水污染课程设计_第2页
中北大学水污染课程设计_第3页
中北大学水污染课程设计_第4页
中北大学水污染课程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北大学水污染课程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水污染控制技术与工程》课程设计绪论随着城市和工业的飞速发展,污、废水的排放量与日俱增。污水猛增,对江河造成污染,有的河水变黑发臭,水传染病流行,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1]。20世纪70~80年代,人们发现污水在去除有机污染物后,水体又出现了另一个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这就是富营养化。富营养化是由于水中的氮、磷营养盐引起的,水中的藻类在充足的氮、磷供应下大量繁殖,一些水生植物也疯狂生长,过量的繁殖和随之而来的大量死亡导致水中的溶解氧迅速消耗,加之有的藻类还释放毒素,致使鱼类大量死亡。对于封闭的水体如内陆湖泊,富营养化危害特别严重,氮

2、、磷只有进没有出,富营养化反复发作,最后成为一团死水,一切生物都归于死亡,造成生态环境的彻底毁坏。为了制止这种危害,国家制定了氮、磷的排放标准,控制氮、磷的排放[2]。1废水生物脱氮机理从污水中脱氮可用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物化法费用高,现已很少采用,生物法中目前多用活性污泥法,它包括一下过程[3]:1.1氨化反应在氨化菌德作用下,有机氮化合物分解、转化为氨态氮。1.2硝化过程硝化反应是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是由一群自养型好养微生物完成的,包括亚硝化反应和硝化反应两个阶段。反应方程式如下:氧化反应:(1-1)(1-2)总反应式:(

3、1-3)在硝化的同时存在硝化菌的生长合成反应:21《水污染控制技术与工程》课程设计(亚硝酸菌)(1-4)(硝酸菌)(1-5)总反应式为:(1-6)1.3反硝化过程反硝化过程是由一群异养型微生物完成的,在缺氧的条件下,将硝化过程产生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还原成气态氮()或、。反硝化的化学反应如下(以甲醇为例):氧化反应:(1-7)(1-8)总反应式为:(1-9)在这个过程中同时存在微生物的同化合成反应:(1-10)所以,反硝化还原和微生物合成的总反应式为:(1-11)21《水污染控制技术与工程》课程设计2A/O法脱氮工艺现在常用的A/0法是

4、一种有回流的前置反硝化生物脱氮流程,其中前置反硝化在缺氧池中进行,硝化在好氧池中进行,A/O法由此得。2.1工艺流程:2.2工艺特点:A/O工艺是一个单级污泥系统,系统中同时存在降解有机物的异养型细菌、自养型细菌。混合的微生物群体交替地处于好氧和缺氧环境中,在不同的有机物浓度条件下,分别发挥其不同作用。A/O法与传统的多级生物脱氮系统相比主要有以下特点:①流程简单,构筑物少,大大节省了基建费用;②在原污水C/N较高是,不需要外加碳源,以原污水中的有机物为碳源,保证了充分的反硝化,降低了运行费用;③好氧池在缺氧池后,可是反硝化残留的有机

5、物得到进一步去除,提高出水水质;④缺氧池在好氧池之前,一方面由于反硝化消耗了一部分碳源有机物,可减轻好氧池的有机负荷,另一方面,也可起到生物选择器的作用,有利于控制污泥膨胀;同时,反硝化过程产生的碱度也可以补偿部分硝化过程对碱度的消耗;⑤该工艺在低负荷、长泥龄条件下运行,因此系统剩余污泥量少,有一定稳定性;21《水污染控制技术与工程》课程设计⑥混合液回流比的大小,直接影响系统的脱氮率,一般混合液回流比去200%~500%,太高则动力消耗太大,因此A/O工艺的脱氮率一般在70%~80%,难于进一步提高;⑦便于在常规活性污泥法基础上改造成

6、A/O脱氮工艺。3A/O法设计计算3.1原始数据与基本参数:设计污水流量:10000m3/h;Kz:1.45,水温15~25℃;BOD5:150mg/L;SS:130mg/L;TN:30g/L;处理后二级出水BOD5:25mg/L;SS:35mg/L;TN<6mg/L,NH4+-N:0。其它参数查阅相关文献自定。3.2设计内容和要求:①A/O法脱氮曝气池的工艺参数;②A/O法脱氮曝气池的工艺构筑物的图纸详细设计。3.3设计参数:A/O缺氧-好氧生物脱氮工艺主要设计参数[4]项目数值污泥负荷N/总氮负荷/污泥浓度/3000~5000污泥

7、龄10总水力停留时间缺氧池水力停留时间7~121.5~2.521《水污染控制技术与工程》课程设计好氧池水力停留时间5.5~9.51:3~1:4污泥回流比R/%50~100混合液回流比/%200~500缺氧池进水溶解性溶解氧缺氧池小于0.5;好氧池大于23.4参数计算3.4.1好氧区容积计算(3-1)式中—好氧区有效容积,;—设计流量,;—进水浓度,;—出水所含溶解浓度,;—污泥产率系数,;—内源代谢系数,,取=0.05—固体停留时间,;21《水污染控制技术与工程》课程设计—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混合液中与之比,取=0.

8、7—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取4000。==()(1)出水溶解性。为使出水所含降到25mg/L,出水溶解性浓度S应为:(3-2)==(2)设计污泥龄:最小泥龄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可查得为5.5,则。21《水污染控制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