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653315
大小:92.3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2-27
《当代视域中的早期启蒙论-以萧萐父先生的问题意识为中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当代视域中的早期启蒙论*作者:刘菲,1976年12月生,女,汉族,山东济南人,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哲学、明清思想史。————以萧萐父先生的问题意识为中心刘菲(复旦大学,上海200433)【内容提要】早期启蒙论的代表人物萧萐父先生以构建中国现代性为问题意识,走进16世纪以来中国历史深处,通过对近四百年的学术思潮、社会风习、价值取向、审美趣味的历史科学的考察,认为:中国有着自己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进而提出这一启蒙运动是中国走向现代的历史根芽和结合点。只有以这一历史结合点为逻辑起点才能真正
2、寻求到中国现代性的源头活水。本文立足于当代语境试图在更为广阔的学术背景下重新审视这一理论学说。通过追寻萧先生早期启蒙说的问题意识和内在理路,以对话的视角来分析早期启蒙论的理论特质以系统阐释这一理论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关键词:萧萐父;早期启蒙论;中国现代性;启蒙早期启蒙说是在扎实的历史研究的基础上理解中国的理论视角,应该在现实的语境中通过对基础文本的深入解读和重新诠释来继承和发展这一学说。这一理论话语内涵深广、治思深沉在文本架构上力求对传统深求其故而取证于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不
3、仅深化了对中国传统和现代的思想认识,而且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研究的新境界。其在古今中西的张力中寻求中国文化的现代出路,积极介入思想文化论争,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本土自性和推故而别致其新的内原动力。一、萧萐父先生的问题意识和早期启蒙论的内在理路早期启蒙论之所以在创建三十多年以来仍然受到重视、讨论和某种意义上的批判,并不在于这一理论如何玄远高深、神妙莫测,而在于这一哲学话语对于如何理解、承继中国传统和创建、发展中国现代性的本质重要性。梁漱溟曾将20世纪上半期的学者区分为学问中人和问题中人,并自称自己虽
4、曾作为教授却只是问题中人。在我看来,萧萐父先生作为卓越的哲学史家和有原创性理论贡献的思想家,则既是学问中人更是问题中人。萧先生治学堂庑宽广,于古今中西无所不窥。然其并非徒以博闻强记自炫的传统读书人,而是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学术耕耘的现代研究者。其论学轨迹、立论宗旨和思想关怀都是以下述问题为中心而展开、深化和不断拓展的。“近代西学能否和怎样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它的生根之处,从而通过对西学精华的吸收消化而实现中国文化的自我更新,即发掘自身固有的源泉,依靠自身固有的活力,吐故纳新,继往开
5、来,向现代化飞跃。”《吹沙集》第73页回顾萧先生一生的学思历程,也正是这一问题意识在牵引、激励和推动着其学术的深化和思想深入。从幼年时期翻阅《明夷待访录》和《黄书》所产生的对明清学术的好奇《明清启蒙学术流变》跋语,第779页。,到学生时代广泛阅读梁任公、钱穆、杜国痒、嵇文甫等人的清学论著所产生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迷茫《明清启蒙学术流变》跋语,第780页,都直接间接地推动了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五六十年代,萧先生深入专研黑格尔——马克思的哲学史观及其方法论原则以求解决前一时期所留下的方法论困惑,并以王船山为个
6、案进行系统研究,对船山哲学作了系统分疏以求即木见林、窥斑见豹。八十年代,萧先生编著中国哲学史,并不断系统论述三十多年的学术思考。《中国哲学启蒙的坎坷道路》、《文化反思答客问》、《活水源头何处寻》等原创性的文字从宏观上对早期启蒙进行了理论建构。九十年代则从启蒙学术史观的视角重新梳理了近三百年学术史,对早期启蒙说进行了扩展和丰富这一理论结晶体现为《明清启蒙学术流变》这一巨著在史料、方法和论述的别开新面。。直到作者晚年,仍然不遗余力地提倡、呼吁早期启蒙论的现代意义和理论价值。在其晚年的绝笔文章中,高度凝练地
7、重新论述了早期启蒙说的理论宗旨、运思路径和实践意义。“坚持早期启蒙说,是为了从16世纪以来我国曲折发展的历史中去寻找传统文化的历史结合点,寻找我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的起点。如实地把早期启蒙思潮看作我国自己文化走向现代文明的源头活水,看作中国文化自我更新的必经历程。这样我国的现代化发展才有它自己的历史根芽,才是内发原生而不是外烁他生的。”《吹沙三集》自序,第2页。这就是说,中国现代化,是一个古今中西双向互动的过程。既要现代化又不是单纯的西方化,既是中国传统的自我更新,又不背离人类文明的发展大道。即是“外
8、之不后于世界潮流,内之弗失固有之血脉”《吹沙三集》自序,第2页。。从上述个人思想的回顾可以看出:萧先生这一问题意识正是中国特定历史情境中古今中西之争的思想产物。他艰辛的理论探索之根本宗旨在于:试图回答现代中国从何处来而往何处去的问题。这一深层的问题意识如同草蛇灰线而伏延千里,构成萧先生所有理论话语的内在根据。这一问题意识在八十年代的文化讨论中被萧先生提炼、纯化为历史结合点的哲学理念。历史结合点理念是在总结非欧地区走向现代化道路所碰到的根本困境的基础上所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