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650214
大小:4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27
《陆地与海洋的变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学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地理3、课时:1课时4、学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室二、教学课题:七年级上册《陆地与海洋的变迁(二)》三、教学内容及其分析本节课(P77-P78)属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地理》(粤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大洲与大洋中陆地与海洋的部分。这一章节主要是让学生简要了解陆地与海洋的变迁,从而更好了解地球的运动。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画与图画的方式更好理解海陆的变迁。让学生更爱学地理和探究自然的奥秘。学情分析:新
2、课改提倡以学生为学的主体,课堂上主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对学生现状的分析必不可少。本县进行的基本是大班化教学,每班有50-60人。地理是学生刚接触的学科,对于新的知识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对这门学科感兴趣,增强对自然的探索精神。只是由于地理学科的科学性特点,知识学起来比更他、乏味,这就要求老师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另一方面,我校是一所城区学校,学生知识面比较广,思维比较活跃,有些学生能略知自然界的现象,教师要做到胸在成竹,能回应学生当堂提出的各种问题的准备,灵活组织开展
3、新的讨论,或安排课后探究活动。教学目标.根据初中地理新课标要求,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合作精神。因此,我把该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 (1)、初步知道地震的原因,以及预防地震伤害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实验能力。 (3)、让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4)、与同学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 (5)、养成乐于
4、合作的习惯。2、科学知识:初步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现象,认识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知道一些预测地震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奥秘的兴趣,渗透科学的自然观教育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情景教学法、图文结合法、导学与自学结合结法、小组合作探究法五、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初步知道地震的原因,以及预防地震伤害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实验能力。3、养成乐于合作的习惯。一、导入新课提出探究问题第一步、观察录像,了解自然现象。http://6.cn/watch/14838972.ht
5、ml#36提问:你刚才看到的录像中,哪种自然现象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害呢?揭题:火山和地震谈话:是呀!火山喷发和强烈的地震都是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会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第二步、深入课本,了解地震火山成因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地震和火山产生和分布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43页,回答下列问题1、你知道形成地震和火山原因吗?2、世界上什么地方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3、世界上的主要地震和火山带分布在哪儿?为什么会是这样分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地震的成因,及在实验中学会对自然的探索。模
6、拟实验把你桌上的海洋放平在桌面上,用手按住两头,向中间挤压,你观察到了什么?怎么会发生这个现象呢?(引导:如果把毛巾看作地壳岩层)这个现象能够说明什么呢?(岩层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褶皱现象。)那么岩层为什么会断裂呢?请你用手握住枯树枝的两端,用力将它压弯、折断,你又发现了什么?(引导:手在枯树枝断裂时有什么感觉?听到了什么声音?)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岩层受到的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发生断裂形成地震,所以地震时往往大地会震动,而且还有轰隆隆的声音。)录像播放:地震的形成过程。http://video.sin
7、a.com.cn/v/b/48099052-1290078633.html二、课堂巩固,温故而知新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5%D8%D5%F0%D4%EC%B3%C9%B5%C4%D4%D6%BA%A6&in=9663&cl=2&lm=-1&st=&pn=11&rn=1&di=80157969045&ln=1998&fr=&fm=&fmq=1332144613578_R&ic=&s=&se=&sm
8、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13&-1&di112962697530&objURLhttp%3A%2F%2Fghc.sicau.edu.cn%2Fupload%2FImage%2Faaa2.jpg&fromURLhttp%3A%2F%2Fghc.sicau.edu.cn%2F%3Fa%3Dview%26p%3D53%26r%3D385&W864&H62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