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649339
大小:100.5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9-02-28
《北京市节约型高等学校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北京市节约型高等学校建设指导意见(试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供求矛盾日益凸显,资源、能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厉行节约,建立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节约型社会是必然选择。高等学校担负着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重任,是社会构成中的重要社区,也是资源、能源消费的大户,涉及面广、数量大、形式多样。因此,建设节约型高校对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设节约型高校不仅能有效地节约自然和社会资源,缓解资源紧张的矛盾,还有助于传承中国的勤俭传统和节约美德,培养具有节约品德的高素质人才。同时,高校作为科技
2、研发和技术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还能为节约型社会建设提供智力、技术和节能产品的支持,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根据国务院、北京市有关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节能、节水工作,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在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管理经验及技术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北京高校的实际情况,总结当前北京节约型校园、绿色校园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及问题,现就本市节约型高校建设提出如下指导意见:第一部分基本原则一、全园覆盖,全员参与节约资源不仅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节约资源事关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
3、,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保障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因此,应使全校师生员工均参与到节约型校园建设中来,将节约的理念、管理方式和技术措施贯穿于组织管理、教育宣传、校园建设及维护、个人行为的全过程。二、管教结合,重在育人高校承担着节约资源和培养具有节约品行的高素质人才的双重任务。培育人才是高校的使命,要坚持管理与教育结合、以教育为主的原则,在做好节约资源工作的同时,又要把重点放在用节约文化教育学生,培养兼具节约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三、开源节流,提高效率保持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既有赖于资源总量上的增加,也有赖于资源的节约利用,两
4、者相辅相成。因此,节约型高校建设必须开发新资源和替代能源,扩大资源供给;同时合理配置资源,控制资源的使用,减少资源的消耗量,实现资源使用的减量化,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四、健全制度,遵循标准建立健全有关节约的各项规章制度是落实节约措施、实现节约目标的重要保障。各高校应以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为依据,制定科学、协调、可操作的节约制度,统一权、责、利,切实承担起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责任。同时,高校要严格遵循标准,积极选用符合标准的节能技术和产品,并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做好节能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从源头上控制能耗。五、突出特色,因
5、校制宜各高校的类型、历史和现状不尽相同,高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利用自身优势,突出特色,积极建构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适应时代要求的节约型组织管理、教育宣传、技术与标准体系,培养具有节约意识和能力的专业人才,形成特色鲜明的节约型高校。六、加强领导,稳步推进节约型高校建设是一项颇具现实和长远意义的系统工程。搞好节约型高校建设的关键在组织领导。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认识,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严格考核。同时加强组织领导,做到既统筹兼顾、合理规划、周密部署,又认真实施、循序渐进、长期坚持,切实做好每阶段的工作,使节约型高校建设取得实效。第
6、二部分组织与管理一、组织机构与人员配备(一)校级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各高等学校应成立由主要校级领导负责的节约型校园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可由能源管理、基建、资产、房产、设备、采购、财务、审计、学工、团委等部门的负责人和相关专家组成,负责制定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的方针,指导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工作,组织协调各院系、各部门的资源,为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的实施提供基本保障。节约型高校建设领导小组可聘请校内或校外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为校园节约工作开展咨询、指导、推广工作,审核项目规划和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保护环境技术方案,建立校园能耗标准体
7、系和用水定额体系,研究制定合理的校园节约管理体系。节约型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应下设办公室(如节能、节水管理办公室),全面负责校园节约的具体职能工作,部署、协调、监督、检查节约型校园建设各项工作。(二)二级单位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高校的二级单位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成立节约型院系或部门的组织机构。建立院系和部门的责任人负责制度,各部门负责人作为该部门节约监管工作的责任人,负责监督落实学校制定的各项节约型校园建设任务。学生思想教育部门、团委及学生会将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纳入学生工作中,确定分管责任人,积极引导和支持学生开展校园节约活动。二
8、、节约制度学校应建立节约规划与计划、资源与能源使用管理制度、采购与仓库管理制度、物资设备配置制度、设备运行与修缮管理制度、新建项目和既有建筑节水节能改造制度、投资管理制度、资源与能源统计、公示制度、物资、水与能源审计制度等相关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加以落实。(一)规划与计划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