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无菌动物、悉生动物和无特定病原体动物的特点及应用

第六章 无菌动物、悉生动物和无特定病原体动物的特点及应用

ID:33645233

大小:202.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2-27

第六章 无菌动物、悉生动物和无特定病原体动物的特点及应用_第1页
第六章 无菌动物、悉生动物和无特定病原体动物的特点及应用_第2页
第六章 无菌动物、悉生动物和无特定病原体动物的特点及应用_第3页
第六章 无菌动物、悉生动物和无特定病原体动物的特点及应用_第4页
第六章 无菌动物、悉生动物和无特定病原体动物的特点及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六章 无菌动物、悉生动物和无特定病原体动物的特点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六章 无菌动物、悉生动物和无特定病原体动物的特点及应用第一节 无菌动物  一、无菌动物的基本概念  所谓无菌动物,就是指不能检出任何活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从微生物学的观点看,通常实验动物的体内和体外带有寄生虫,体内还常带有细菌和病毒,而且还都难于排除某些潜在的传染病。此外,普通实验动物的血清中含有抗体。所以用并存普通动物进行医学科学研究,将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干扰,实验结果往往不确切。使用无菌动物作实验就可以克服普通实验所存在缺点,使实验结果正确可靠。  无菌动物是在无菌屏障系统中,剖腹取出胎儿,饲养繁育在无菌隔离器中,饲料、饮水经过消毒,定期

2、检验,证明动物体内外均无一切微生物和寄生虫(包括大部分病毒)的动物。无菌动物的“菌”主要是指细菌,而严格来说,还包括真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和病毒等微生物及各种寄生虫。而所谓“无”却不是绝对的,不过是根据现有的科学知识和检查方法在一定时期内不能检出已知的微生物和寄生虫而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认为是无菌的动物或许将来可以检出微生物和寄生虫而不是无菌动物,因为这个“无”是相对而言的。到目前为至,尚未确立无菌动物的微生物检定法,因此,研究者的检定方法各式各样,其中病毒和立克氏体的检查尚有相当多的问题。例如,在无菌动物中供实验室使用最多的无菌小鼠,

3、用电子显微镜检查证明,胸腺细胞中仍有存在白血病病毒的例子,因而,现在的所谓无菌动物,指动物体内外未能检出细菌、真菌、原虫、内外寄生虫的动物较妥当。  用大量抗菌素也可以使普通动物暂时无菌,但是这种动物不是无菌动物。因为这种无菌状态往往是一过性的,某些残存的细菌在适当的条件下又会在体内增殖;即使能把体内细菌全部杀死,它们给动物造成的影响却是无法消除的,例如:特异性抗体的存在、网状内皮肤系统的活化、某些组织或器官的病理变化等。因此,无菌动物必须是生来就无菌的动物。  按对微生物的控制的程度,可以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类:即(1)无菌动物(GermFree,

4、GF);(2)悉生动物或已知菌动物(Gnotobiotics,GN);(3)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PathogenFree,SPF);(4)通常动物(Conventional,CV)。无菌动物和悉生动物饲养于隔离器中(隔离系统),无特殊病原体动物饲养于屏障系统,通常动物饲养于开放系统。  通常动物是在开放系统条件下饲养的,都受到自然界微生物和寄生虫的侵袭,一般都带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有的动物外观看起来健康,其实都隐藏着某些疾病或有微生物与寄生虫的感染。因此用通常动物进行实验敏感性差、反应性不一致,实验结果缺乏再现性。要提高动物实验的准

5、确性,就必须对实验动物在遗传和微生物两个方面加以控制,培养出标准的合格动物,才能使实验结果正确可靠,达到反应均一性和重复性。采用兄妹间近亲交配殖繁20代以上所培育的近交系动物,遗传均一、个体差异小、实验结果比较准确。但是只从遗传上加以控制,如不进行微生物控制,没有排除自然感染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影响,实验结果仍可能不准确。因此,在精度要求高的实验中,无菌动物、悉生动物和无特殊病原体动物就成了理想的实验动物。表6-1 按微生物控制程度的实验动物分类原则种类饲养方法说明附记无菌动物隔离系统以封闭的无菌技术取得,用现有方法不能检出任何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

6、。 悉生动物隔离系统确知所带的微生物丛(植物的和动物的)经特殊饲养的动物。确知所带有的微生物SPF动物屏障系统没有指定的致病性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确知不带有的微生物通常动物开放系统不明确所带的微生物、寄生虫的动物,赤称普通动物,但不得带有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病原体。对微生物带有情况不明确二、无菌动物的发展  无菌动物的产生和发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许多学者曾对肖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无菌状态进行过反复的研究。无菌动物的研究,起源于19世纪后期,1885-1886年间,确立了在动物体内没有微生物也能生存的概念。1885年,Dudeaux曾将豌豆在无菌条件

7、下进行栽培,证明无菌植物不能利用供给的养分。同年Pasteur认为,动物在没有肠道细菌参与条件下不能生存。1886年Neucki提出相反的看法,认为细菌对于动物的生存不是必需的。因此展开了一场争论。约10年后,1895年Kijanizin在无菌代谢试验笼内饲养兔,给予无菌空气、饲料和水,兔的体重逐渐下降,并因负氮平衡而死亡。同年Nuttall和Thierfelder经剖腹产获得豚鼠,饲养于玻璃罩内,每小时人工哺以灭菌牛奶和纯动物性饲料一次,共计8天,动物外观健康,将此动物于第8天处死,其肠内容物没有检出细菌。1914年Cohendy也曾饲养过无菌

8、豚鼠,但是没有获得成功。14年后Glimstedt继续开展无菌豚鼠的研究,于1932年,终于把无菌豚鼠养活两个月,取得了初步进展,至1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