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鲁迅杂文的特点

浅析鲁迅杂文的特点

ID:33632829

大小:28.6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27

浅析鲁迅杂文的特点_第1页
浅析鲁迅杂文的特点_第2页
浅析鲁迅杂文的特点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析鲁迅杂文的特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鲁迅杂文的特点[摘要]本文结合鲁迅先生的杂文作品,对其特点进行分析,仅供参考。[关键词]鲁迅;杂文;特点鲁迅是中国现代小学的开拓者,是杂文的奠基者。他的杂文是一座艺术宝库,美如辽阔的天空和浩瀚的海洋;他的杂文如匕首、似投枪般的对黑暗的历史、传统、社会和人生进行了剖析与嘲弄,深刻的表现出了他作为一位“民族魂”人物为民族解放而上下求索的精神。一、鲁迅杂文的创作概况鲁迅的杂文创作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杂文有《热风》、《坟》、《华盖集》和《华盖集续编》;后期杂文有《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

2、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补编》。鲁迅杂文的内容十分丰富,取材广阔,短小精悍,形式自由,语言精炼。他赋予了杂文内在的文学品格,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和完美统一。瞿秋白在《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中说:“鲁迅的杂感其实是一种社会论文――战斗的阜利通。谁要是想一想这将近二十年的情形,他就可以懂得这种文体发生的原因。剧烈的社会斗争,使作家不能够从容地把他的思想和情感熔铸到创作里去,表现在具体的形象和典型里;同时,残酷的强暴的压力,又不容许作家的言论采取通

3、常的形式。作家的幽默才能,就帮助他用艺术的形式来表现他的政治立场,他的深记得的对于社会的观察,他的热烈的对于民众斗争的同情。不但这样,还反映着五四以来中国的思想斗争的历史。然而,它的特点是更直接更迅速地反映社会上的日常事变。用鲁迅自己的话说,他那时的杂文写作,主要着眼于“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文明批评”,就是文化批评,诸如所谓国民性、国粹、封建主义的纲常礼教以及种种形而上的精神弊端,都属于文明批评的范畴;“社会批评”,就是举凡专制政治的种种表现、统治当局的倒行逆施、无聊文人的助纣为虐等,均在社会批评视野之内。二、鲁迅杂文的特点(一)鲁迅

4、杂文在形式上具有多样性。杂文这种文体虽然自古就有,但从来没有被重视过,只是一种不起眼的小文章,在形式上也没有什么新颖之处。鲁迅在选定了以杂文作为自己从事写作的主要文体后,首先在形式上做了很多新尝试,并取得了成功。他的杂文,有随感、杂感、题辞、启事、短评、闲谈、漫笔、琐谈、闲话、日记、书信、序、跋、记、忆、论、说,有题目或者“无题”等。鲁迅主要根据内容的需要来选定文章的形式,没有定规,形成了很多创制,为后来者提供了样本;尤其是由于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杂文成为文坛百花园中的一杂奇葩,并且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二)鲁迅在运用逻辑思维来揭露事物的矛

5、盾时,构成了文章强烈的论战风格,别具一种动人的艺术魅力。《灯下漫笔.一》先说“纸币换银元”的事件,百姓们吃了亏还内心欢喜庆幸,从而联想到我们非常容易成为奴隶,成为奴隶后还很高兴;为什么呢?接下来就通过历史事实来说明,在战乱年代,百姓们总是有“乱离人不如太平犬”的感叹,希望有一个固定的主子来管理他们,哪怕不把他们当人也愿意;天下太平后,统者者果然也不把百姓当人,元朝的法律就有明文规定,百姓则恭颂圣明。之后得出结论,中国历史就是百姓们“想做奴隶而不得”和“暂时做稳了奴隶”这两种时代的交替,而号召青年们“无需反顾,去创造历史上不曾有有过的第三样时代

6、”的结论,就水到渠成地得出了。整个论述顺理成章,一气呵成,逻辑严谨。(三)鲁迅杂文中讽刺笔法得心应手地加以运用,从而达到“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境界。讽刺,是杂文写作的基本手法之一,也是鲁迅最常用的。在《夏三虫》中,鲁迅采用了这样的笔调:“假如有谁提出一个问题,问我三者之中(跳蚤、苍蝇、影子)最爱什么,而且非爱一个不可,又不准像‘青年必读书’那样的缴白卷的。我只得回答道:跳蚤。跳蚤来吮血,虽然可恶,而一声不响的就是一口,直截爽快。蚊子便不然,一针叮进皮肤,自然还可以算得有点彻底的,但未叮之前,要哼哼的发一篇大议论,使人觉得讨厌。如果所哼的是在

7、说明人血应该给它充饥的理由,那可更讨厌了,幸而我不懂。”这段文字虽然妙趣横生,别开生面,但决不轻松、欢快。作者的笔调很明显,着意在讥刺、挖苦、嘲讽那些所谓的“学者”、“文人”们的狡诈、虚伪,批评、否定这种行为。我们看了也会笑,但决不是会心的笑,而是鄙弃的笑,在笑的背后隐藏着强烈的憎恶。这样的讽刺非常有力,在鲁迅文中也随处可见。(四)鲁迅杂文中既有精辟深刻富含哲理的语言,又有生动幽默的妙句,显示出语言大师的功力。《这个与那个》是1925年在批判教育总长章士钊要在小学恢复“读经”的文章,开头写道:“一个阔人说要读经,嗡的一阵一群狭人也说要读经,岂

8、但‘读’而已矣哉,据说还可以‘救国’哩”。这里用了一个“阔人”和临时生造的词“狭人”,又用了象声词“嗡”、词组“据说”、语气词“哩”以及文白夹杂的句式,对章士钊妄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