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 案例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 案例分析

ID:33619140

大小:166.0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9-02-27

马克思主义哲学 案例分析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 案例分析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 案例分析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 案例分析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 案例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 案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一、案例名称:一流大学的就业率为何排名不创建时间:2008年5月17日(星期六)下午2:16 

2、 分类:马则

3、字数:44067 

4、发送到我的Qzone

5、另存为...

6、打印 一、案例名称:一流大学的就业率为何排名不甚理想二、案例适用:关于物质和意识之间的关系三、案例来源:《中国教育报》2003年4月5日四、案例内容2003年4月初,中国教育部公布了其直属高校2002年毕业生就业率,全国74所部属高校根据就业率的高低被划分为6个档次。就业率在95%至100%之间的为第一档,有24所学校;就业率在90%至95%之间的为第二档,有28所学校;就业率在85%至

7、90%之间的为第三档,有1l所学校;就业率在80%至85%之间的为第四档,有6所学校;就业率在70%至80%之间的为第五档,有4所学校;就业率在70%以下的为第六档,有1所学校。令人关注的是,一些名牌大学排名不高,如一向在各项大学排名中位于前列的清华大学仅仅处于第三档次。教育部排名公布后,在社会及舆论界引起很大反响。特别是像清华大学这样的国内一流大学就业率排名仅处中游水平,更引得众人议论。教育界人士,如教育部官员,清华大学主管领导等纷纷就此发表谈话。五、问题与思考:1.在考虑就业时,择业者的主观愿望往往与社会的实际情况不相吻合,甚至相互冲突。在这种情

8、况下,您认为是应该坚持自己的愿望,耐心等待或寻觅机遇,还是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及时调整自己的期望值,为什么?2.大学生择业常常会有这种情况:有些学生毕业于名牌大学,所学专业和本人素质都不错,但却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而另一些学生,各方面条件似乎并不怎么优越,却较快地走上了工作岗位。您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哪里?3.您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的基本观点对大学生选择职业是否具有启发,指导意义,请对您的观点作具体说明。一、案例名称:逻辑上的破绽——缠绕悖论二、案例适用:唯物辩证法三、案例来源:张驰:《创新思维》,海潮出版社2002年版四、

9、案例内容材料一:古希腊流传着一个神话故事。一条鳄鱼从一位年轻母亲怀中抢走了她的小孩。它对万分悲伤的母亲说:”我问你一个问题,我会不会吃掉你的孩子。答对了,我就会把孩子归还给你。”妇人思考了一会儿说:”你想吃掉我的孩子!”鳄鱼兴高采烈地说:”如果我把孩子还给你,你就说错了,所以我可以吃掉你的孩子。”孩子的妈妈立刻说:”不!不!如果你想吃掉我的孩子,就表示我说对了,你该信守诺言将孩子还给我。”母亲的回答令鳄鱼左右为难。交回孩子,母亲的话就说错,它可以吃掉小孩,可吃掉他却又证明母亲的话对了,这又得让它把孩子无伤害地交出来,唯一的选择只能交还孩子。母亲利用悖

10、论这一奇特的自相缠绕的逻辑救了孩子。这就是有名的”缠绕悖论”。材料二:传说古希腊的一个国王,有一次在处死一批囚徒时突然产生了一个怪念头:”我要和死囚们开一个玩笑。让他们自己挑选一种死法——被砍头或是被绞死。”(当时的死只有砍头和绞死两种)国王就对囚徒们宣布:”我让你们挑选任何一种死法,你们可以随意说一句话——如果是真话就给绞死,如果是假话就给砍头。”这批囚徒的命反正操纵在国王手里,难免一死,所以很多囚徒都很随意地说了一句话,于是有的被砍头,有的被绞死;有的说半真半假的话也被看成假话,照样砍头。在这批囚徒中,有个叫达令的聪明人。轮到他上刑时,他对国王说

11、:”你们要砍我的头!”国王听了左右为难起来:如果真的砍了他的头,那么他说的话是真话。而说真话的就应该被绞死;如果他说的是假话,假话是应该砍头的,于是他的话又变成了真话。他的话也让国王既不能绞死他,也不能把他砍头。国王只得挥挥手:”那就放你一条生路吧。”于是达令身后的那群囚徒也都因学说这句话而得救。材料三:两个15岁的学生找到他们的希腊老师问道:”老师,究竟什么叫诡辩呢?”老师稍作考虑了一下,然后说:”有两个人到我这里来做客,一个人很干净,一个人很脏。我请这两个人洗澡,你们想想,他们两人中谁会洗呢?”“那还用说,当然是那个脏人。”学生脱口而出。“不对,

12、是干净人。”老师反驳道,”因为他养成了洗澡的习惯;脏人却认为没什么好洗的。再想想看,是谁先洗澡了呢?”“干净人。”两个学生改口道。“不对,是脏人,因为他需要洗澡。”老师又反驳说。然后再次问道:”如此看来,两个客人中谁洗澡了呢?”“脏人!”学生喊着重复了第一次的回答。“又错了,当然是两个都洗了,”老师说,”干净人有洗澡的习惯,而脏人需要洗澡。怎么样,到底是谁洗澡了呢?”“那看来就是两个人都洗了。”两个学生犹豫不决地回答。“不对,两个人都没洗澡,”老师解释说:”因为脏人没有洗澡的习惯,而干净人不需要洗澡。”“有道理,但是我们究竟该怎样理解呢?”学生不满意

13、地说:”你讲的每次都不一样,而又总是对的!”“正是如此。你们看,这就是诡辩!”五、问题与思考:(1)阅读材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