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建筑文化批判 探讨中国房子及个1

当代中国建筑文化批判 探讨中国房子及个1

ID:33606977

大小:4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7

当代中国建筑文化批判 探讨中国房子及个1_第1页
当代中国建筑文化批判 探讨中国房子及个1_第2页
当代中国建筑文化批判 探讨中国房子及个1_第3页
当代中国建筑文化批判 探讨中国房子及个1_第4页
资源描述:

《当代中国建筑文化批判 探讨中国房子及个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当代中国建筑文化批判探讨中国房子的个性http://house.sina.com.cn2006年05月10日14:00《中国不动产》  文/《中国不动产》特约记者霜杭  2006年春天,本期《中国不动产》发排时,中国建筑设计界已经发生的一个小故事和将要发生的一个大故事,不期而遇,又相互关联。有人说建筑是批判的历史,我们的目的却不在于批判。  小故事:陈跃中“出走”EDSA  故事发生在3月28日。是日,美国最大的规划、环境景观设计和城市设计公司EDSA在北京公布:其中国机构——EDSA(亚洲)的执行总裁改由来自美国总部的著名华裔设计师李

2、建伟担任。73岁的EDSA创始人爱德华·斯通也首次来华,为新总裁助阵。  记者提问时段,《中国不动产》记者首先向斯通先生发问:“作为美国最大的景观设计公司,在参与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城市规划和项目的景观设计时,是否在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设计风格,还是会按照EDSA统一的标准?EDSA对当地文化的态度是什么?”  这个问题引起了老人极大的兴趣,甚至在会间专门走过来要记者的名片,连称:“你提了一个好问题”!但斯通先生的回答却未免过于简短:“我们在幻灯片中展示了很多度假区项目,这些项目很多时候并不是由当地文化来推动的,它们有一些共同的标准。EDSA

3、的设计宗旨之一就是尊重地方的文化,幻灯片里面还有一个项目是反映殖民区文化特点的,在这样的项目中,地方文化的特点都会得到尊重和强调”。  没有一个记者就此次人事变动的原因提问,但每一个不黯内情的专业记者都会想:原先的总裁、首席设计师陈跃中为何出走?  在陈的经营下,EDSA已是中国房地产景观设计的“明星”,而“陈跃中”几乎成为EDSA(亚洲)的代名词。  这个小故事在4月14日有了一个进展。陈跃中举行记者会,宣布由他任首席设计师的“易兰(亚洲)规划设计事务所”诞生。同时他说明,在5年辉煌时“出走”,是为了解决在EDSA没有解决或无法解决的

4、两大问题:  1、“易兰”将更加珍视原创的价值,而不是跨国品牌在中国的复制;同时,让优秀团队的价值在新的品牌中能够得到充分体现;  2、新的分配机制让参与者有更大的价值,新公司将通过股份制走出分配与发展的瓶颈。  尽管他一再说“希望两个品牌都越做越好”,依然有人怀疑他的“出走”还有其他隐情不足为外人道。但从陈跃中为EDSA(亚洲)做的最后一单设计,已可见其渴望创新、寻求突破的端倪——这个为中央电视台新址的景观投标作品,令业内人士讶然:“怎么看上去不像是EDSA的设计!”  他说,“放弃原先作为股东20%的利益分配”,是希望“换得更大的自

5、由”。这个自由包括:设计风格上增加创意,将设计“从传统的服务业剥离,变成创意产业的一部分”;设计范围将从城市、土地规划、景观设计扩大到建筑设计;设计理念上将更强调生态,而原来的设计更注重商业;设计作品将更加个性化——根据甲方的个性化要求,进行文化上有个性的探索。连办公地点也会设两个,一个在传统的写字楼,一个在类似“798”这样创意产业集中的场所。“易兰”的目标是“创造一流的国际品牌,但在中国人手里”。  据称,易兰的主张已经得到许多设计师的响应。陈“出走”不到一个月,公司已达到50人。  “易兰可能是中国建筑景观设计界未来一系列变化的起

6、点,我们挣脱的是一个潮流。对许多建筑、景观的‘泛国际化’该做一次彻底的反思了。我们需要的是民族的自信,应该在设计中彰显自己的个性,从容地创造自己的产品”。  当代中国房子的个性  虽然是一位景观大师,但陈跃中提出的,却是房地产界当下共同面对的问题。不仅是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都严重存在着这种民族自信不足带来的问题:建筑文化缺失,设计风格缺少创新与个性。  其实,中国的当代建筑也曾经是有文化追求的。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在“大跃进”中迅速建成的“十大建筑”——北京火车站、人民大会堂、革命博物馆和民族文化宫等,以及那个时期一批重要

7、的公共建筑,尽管被认为渗入了“斯大林风格”,仍不失与中国建筑传统理念的文化结合,有在传承基础上的设计创新。  然而,值此中国百年甚或千年不遇的“大兴土木”之际,在汹涌的房地产开发浪潮中,我们对建筑文化的思考,建筑设计的自主创新,却是如此微乎其微。在上海举行的“世界名宅文化峰会”上,连一位美国人都不禁诘问:“中国本是一个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建筑物却全都是人家的?”  中国的房子已经十分关注功能、关注材料、关注技术,但对于建筑文化还停留在非常肤浅的表面。  “文化”在房地产界并不生疏,我们甚至创造出“文化地产”这

8、样的概念。但是放眼望去,如果哪座建筑有“风格”可言,更多的是似是而非地拷贝洋人、断章取义地抄袭古人。我们这个时代中国房子的个性在哪里?  房子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上实集团卢铿先生记录的40多个关于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