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603686
大小:633.15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2-27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文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文件鲁劳职院〔2016〕97号签发人:崔秋立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5]36号文件全面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16]13号),服务山东省“两区一圈一带”发展战略和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2、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促进教学改革与社会经济的深度融合,师生员工全员参与,加快培养富有创—1—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资源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突破,补齐短板、精准实施,凝聚力量、协调发展。面向全体,着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向全程,补齐培养短板,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教师的教育教学中,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面向未来,将服务当前需求与培育未来生产力相结合,促进学
3、生当前发展与终身发展相结合,构建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三)任务目标。紧紧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等重大教育战略,形成一定数量的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学生显著增加,基本形成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强化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结合学院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人才培养目标,依据高职高专专业教学标准基本要求,参照专业人才评价标准和创新创业素质能力要求,制订学院专业教学质量标准。明
4、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纳入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积极—2—承担并参与山东省高职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制订工作。构建新型专业调整机制。以现有专业及集聚形态为基础,契合中国制造2025,围绕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电力装备产业、航空航天装备产业等重点领域,根据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年度报告,以及山东省高校专业限制性目录和预警目录,调整专业布局。继续推进与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创新创业产业对接的专业集聚,主动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需要,着
5、力加强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建立专业设置与改革反馈机制,以适应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的调整。三、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定期修订制度,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在现有的“三位一体”人文素质与职业素养培养体系上,将安全法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经典诵读、职业素养、就业创业指导等作为学生的必修内容,增加设置创新创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建立普遍性、专业性、孵化平台三个层次的创新创业
6、教育课程体系。面向卓越技师、高职等不同层次分类开设就业创业指导、研究方法、学科专业前沿等通识课程,开设体现行业特点、融入创新创—3—业思维和方法的专业导论、毕业制作等专业课程;。每年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方面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遴选认定,并择优推荐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评选。到2017年,基本建立起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应对实战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逐步推行学分制。总结和完善卓越技师学年学分制改革经验和做法,按照卓越技师相关专业—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一般建设专业的顺序,分步推进与学分制相配套的课
7、程开发和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中,采用学分制管理。制定相关政策,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学生在学校规定范围内根据需要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对参与创新创业并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允许其转入相关专业学习或跨学科选修专业课程。逐步建立以学分为基本单位的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制度,积极探索高校间创新创业学分转移与认定,并率先在卓越技师培养中,将学生的创新作品、技术研发、发表论文、获得专利、竞赛成绩和自主创业等折算为创新创业学分,将学生参与生产实践、设备升级改造、项
8、目实验及研发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建立创新创业档案,客观记录并科学评价学生创新创业情况。四、推进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实施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改革。积极引导教师开展启发式、—4—讨论式、参与式和项目化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辨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鼓励教师学习新技术、新工艺,积极参与技术研发和创新,并把最新学术发展、技术研发成果和创新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逐步推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通过学情分析,结合学院招生形式多的特点,在学生人数多的专业分步实施按学力水平分班,采取分层次个性化教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