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580648
大小:62.2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27
《水华与其治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水华与其治理胡亦晨上海师范大学07环境工程070144168摘要:目前,许多湖泊水体发牛了富营养化现象。针对此现象,木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水华的形成原因以及危害,然后着重分析了水华的治理方法,提出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进入、减少内源性营养负荷等措施。关键词:水华水体富营养化治理WaterbloomandthetreatmentofitsYichenHuClassof2007?DepartmentofEnvironmentalEngineering,ShanghaiNormalUniversityAbstract:Nownutrientover-en
2、richmenthastakenplaceinmanylakes.Tobeaimedatthephenomenon,thearticleintroducethewhysanddamageofthephenomenonatfirst.Thenthewaystoharnessofthephenomenonareanalyzed・Controlingandreducingthenutritionisaddressed.Keywords:waterbioom,eutrophication,treatment从三峡水库环境问题到太湖的蓝藻爆发,水华这
3、个名词己经越來越与我们的息息相关,水华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水华的控制与治理已经刻不容缓。本文就是介绍了水华及其治理。1水华概述1.1何为水华生物学上把大自然水体屮由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高度密集,成团、成块漂浮在水体表面,使水体呈现优势种的蓝绿色或赤红色的自然现象称为水华(waterbio)。绝大部分的水华是由藻类引起的,如蓝藻(Cyanophyta)、绿藻(Chloroph)、硅藻(Bacillariophyta)等,也有部分水华是由浮游动物一一腰鞭毛虫引起的水华现象使水体腥臭难闻,溶解氧减少,大量鱼类死亡,严重吋还会影响饮用水水质
4、安全,危害到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水华包括自然水华和人为水华。自然水华是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华,指自然界的水体屮,由于某些天然矿质营养富集,浮游藻类突然异常大量繁殖在水面形成一层薄皮或泡沫的现象。人为水华是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华,指由于人为的工业企业或人们生活污水排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浮游藻类大规模增殖的现象。自然水华发牛的面积小,频率低;水色的变化虽明显但只局限在局部水面,气味变化较小;对其它物种生存与发展威胁较小或没有威胁,不会造成生态的失衡与景观的破坏,治理起来也比较容易。人为水华发生的面积较大,频率较高;不管是夏秋还是冬春,只要气候条件适宜
5、,四季均可发生,且持续的时间较长;其水色变化极为明显,覆盖整个水面,具强烈的龟腥臭味;严重威胁邻近其它物种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的生态失衡和景观破坏,治理起来也比较困难。山1.2水华实质水华现彖说口了就是水太肥了,也就是水屮的营养物质过剩,产生了大量的氮和磷,导致水中的蓝藻、绿藻等爆发性生长。形成水华的条件主要包括:水体富营养化;适宜的光照和水温;水流流速缓慢等。⑵国际经合组织OECD对湖泊富营养化的定义为:水体中由于营养盐的增加而导致藻类和水牛植物牛产力的增加、水质下降等一系列的变化,从而使水的用途受到影响的现象。与湖泊富营养化伴随的一个
6、普遍现象就是许多浮游植物,尤其是那些具有浮力或能运动的藻类,通常会过度生长,形成藻类的水华,从而导致水质的下降及一系列严重的水环境问题。水华,通常是指浮游藻类的牛物量显箸地高于一般水体中的平均值,并在水体表面大量聚集,形成肉眼可见的藻类聚积体;水华又称水花,通常指的是淡水水体。⑶2水体富营养华指标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时,溶解性营养盐类主要是(NHs-N,NOa-N,NO2-N,PCh・P)使水中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生长繁殖,继而引起异养微生物旺盛的代谢活动,耗尽水体溶解氧,使水体变质。水体富营养化实质上是由生态系统受到污染造成的,主要受排放的牛活
7、污水和含氮、磷较高的工业废水和农田冲刷水的污染。一般认为,水体形成富营养化的指标是:水体屮含氮量大于0.2〜0.3mg/L,含磷量大T'O.01mg/L,生化需氧量BOD大T10mg/Lo当水体形成富营养化5时,水体中藻类的种类减少,而个别种类则迅速生长,大量繁殖。⑹3引起水华的主要生物浮游植物即自养的浮游生物:不是一个分类学类群,而是一个生态学类群,它包括所有生活在水屮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通常就指浮游藻类。浮游藻类在大小和体积上差别显著:大型的种类肉眼可见,如团藻和微囊藻的个体常常大于1mm;小型的种类大小不到1(pn)或比细菌还小。绝
8、大多数的浮游藻类是肉眼看不见的,依据它的个体大小可分为:网采浮游藻类20〜200(pm)、微型浮游藻类2〜20(pm)及超微型浮游浮藻类小于2(bim)0浮游藻类是蓝藻门、隐藻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