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575935
大小:111.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2-27
《关于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按照自治区关于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和农业厅党组的安排部署,农业厅住尤喀克喀帕村“访惠聚”工作组将精准扶贫工作作为20xx年工作组工作的主要工作之一来落实,按照“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精准到人”的原则,精心谋划、深入调研、反复核查、详细分类,积极探索精准扶贫措施。近期,就疏附县萨依巴格乡尤喀克喀帕村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尤喀克喀帕村是国家级贫困县疏附县建档立卡的重度贫困村之一,20xx年全村人均收入低于2300元的贫困户188户,人口692人,分别占全村总户数和总人口的54%和40.9%,贫困人多、贫困面广。该村辖区内有6个村民小
2、组,在册住户346户,人口1690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110人。耕地面积3300亩,人均耕地1.95亩。尤喀克喀帕村主导产业为种植、养殖和务工。20xx年农作物总播面积5661亩。其中小麦2000亩,棉花2052亩,玉米1458亩,瓜菜151亩,林果2150亩。全村养殖牛羊4340头,鸡1800只,鸽子3660只。以务工为主业的约205人,占劳动力总数的32%以上。20xx年贫困人口收入中种植业收入占35%、养殖业收入占20%、务工收入占25%、其他收入占20%。二、调研过程这次调研,总体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摸清底数。我们先后利用一周时间集中调研了尤喀克喀帕村精准扶贫工作,先
3、后走访60多户重点贫困户,之后住村工作组又利用两个月时间进行了专题调研,对全村346户走访全覆盖,全面了解该村及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等。第二阶段,甄别确认。对照国家关于贫困户的确认标准,对户贫困户逐一进行了甄别确认。最后确定,该村20xx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88户692人。第三阶段,制订措施。针对该村确定了八项帮扶措施,逐项明确了帮扶的主要任务、工作目标、责任单位及责任领导、配合单位和完成时限;针对贫困户逐一制定了帮扶措施,分别明确了脱贫时限、帮扶责任人。第四阶段,狠抓落实。由联户干部认领限期办理,张榜公示,采取有效措施,重点突破。三、致贫原因分析该村地处县城附近,交通条件便利
4、,光热条件好,发展畜禽养殖、特色农业、庭院经济等具有较好优势。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限制该村发展的因素,究其因,造成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一)资源缺乏致贫。一是人多地少,资源约束紧。贫困和低收入农户非农就业机会少,传统的种植业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全村人均占有耕地仅1.95亩,制约了农民收入的提高。二是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农田渠系多而乱,土地高低不平,缺乏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即占用大量耕地,又影响土地有效利用。三是贫困农户贷款难问题比较突出,成为制约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二)观念落后致贫。一是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习惯于老办法老模式,缺乏有针对性技能培训,掌
5、握和运用新品种、新技术的整体水平较低。二是贫困人口中有近90%的年轻人习惯于首选从事泥瓦工等传统的苦力型工种,思想观念陈旧,务工技能缺乏。(三)结构不合理致贫。一是受自然、地理等条件制约和传统生产方式的影响,全村以传统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生产经营方式单一,产业结构调整严重滞后,种植、养殖业未形成优势、特色和规模,效益差。几乎无二、三产业,农牧民增收渠道窄。二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增收渠道单一,二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四)子女上学致贫。一是受教育布局调整影响,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几乎都是集中上学,离家较远,教育成本大幅增加。加之大学教育负担重。部分农户因供养孩子上大学导致家庭贫困。经调查,
6、因供养子女读书而致贫的占贫困户的17.5%。(五)重大疾病致贫。由于目前农村医疗卫生保障水平不高,农户家中若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治疗费用就成了这些农户的沉重负担。尤喀克喀帕村残疾人比例较高,因病致贫户数35户,占全村贫困户的26%。(六)自然规律致贫。农村的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对农户而言,如果家庭中有残疾人、体弱或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员,不仅对家庭没有收入的贡献,反而还增大支出,导致家庭长期陷入贫困之中,难以脱贫。加之,多数务工子女收入低,又要供养学生,导致收入大打折扣。(七)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不强。该村多年以来一直是贫困村,各级政府每年都在帮扶,但收
7、效甚微,主要是受传统思想影响,自我发展意识不强,缺乏市场意识,发展能力弱,部分贫困家庭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四、精准扶贫计划(一)建立农民学校。在即将建成的便民服务中心上面建立三村农民培训学校,大量开展“扶志、造血”思想培训教育,大力提高农民基本素质和外出务工技能。积极引导和帮助广大农牧民转变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和理念,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适应和融入新形势、新农村社会发展需要。(二)开展科技帮扶。一是组织干部群众大力学习“双语”,提高外出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