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七:吸收实验

实验七:吸收实验

ID:33568336

大小:241.45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27

实验七:吸收实验_第1页
实验七:吸收实验_第2页
实验七:吸收实验_第3页
实验七:吸收实验_第4页
实验七:吸收实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验七:吸收实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实验目的1、熟悉填料塔的构造与操作。2、观察填料塔流体力学状况,测定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3、掌握总传热系数Kxa的测定方法并分析影响因素。4、学习气液连续接触式填料塔,利用传质速率方程处理传质问题的方法。二、实验原理本装置先用吸收柱将水吸收纯氧形成富氧水后(并流操作),送入解析塔顶再用空气进行解吸,实验需测定不同液量和气量下的解吸总传质系数Kxa,并进行关联,得到Kxa=ALaVb的关联式,同时对四种不同填料的传质效果及流体力学性能进行比较。1、填料塔流体力学特性气体通过干填料层时,流体流动

2、引起的压降和湍流流动引起的压降规律相一致。在双对数坐标系中,此压降对气速作图可得一斜率为1.8~2的直线(图中为aa线)。当有喷淋量时,在低气速下(c点以前)压降也正比于气速的1.8~2次幂,但大于同一气速下干填料的压降(图中bc段)。随气速的增加,出现载点(图中c点),持液量开始增大,压降-气速线向上弯,斜率变陡(图中cd段)。到液泛点(图中d点)后,在几乎不变的气速下,压降急剧上升。图1填料层压降-空塔气速关系示意图2、传质实验本实验是对富氧水进行解吸。气液两相的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富氧水浓

3、度很小),即平衡线为直线,操作线也为直线,因此用对数平均浓度差计算填料层传质平均推动力。传质速率方式为:GA=Kxa*Vp*△xmKxa=GA/(Vp*△xm)其中GA=L(x1-x2)Vp=Z*Ω相关的填料层高度的基本计算式为:=HOL*NOL即HOL=Z/NOL其中,NOL=HOL=由于氧气为难溶气体,属液膜控制过程,所以要提高总传质系数Kxa,应增大液相的湍动程度。在y-x图中,解吸过程的操作线在平衡线下方,在实验中是一条平行于横坐标的水平线(因氧在水中浓度很小)。备注:本实验在计算时,气液

4、相浓度的单位用摩尔分率。一、实验装置流程1、基本数据解吸塔径为0.1m,吸收塔径为0.032m,填料层高度0.8m(陶瓷拉西环、陶瓷波纹板、金属波纹丝网填料)和0.83m(金属θ环)。2、实验装置流程图一、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一)流体力学性能测定1、测定干填料压降时,塔内填料务必事先吹干。2、测定湿填料压降  a、测定前要进行预液泛,使填料表面充分润湿。b、实验接近液泛时,进塔气体的增加量要减小,否则图中泛点不容易找到。密切观察填料表面气液接触状况,并注意填料层压降变化幅度,务必让各参数稳定后再读

5、数据,液泛后填料层压降几乎不变,气速不明显上升,务必要掌握这个特点。注意不要使气速过分超过泛点,避免冲破和冲泡填料。c、注意空气转子流量计的调节阀要缓慢开启和关闭,以免撞破玻璃管。(二)传质实验1、氧气减压后进入缓冲罐,罐内压力保持0.03~0.04[MPa],不要过高,并注意减压阀使用方法。为防止水倒罐进入氧气转子流量计中,开水前要关闭防倒罐阀或先通入氧气后通水。2、水喷淋密度取10~15[m3/m2*h],空塔气速0.5~0.8[m/s],氧气入塔流量为0.01~0.02[m3/h],适当调节

6、氧气流量,使吸收后的富氧水浓度控制在<19.9[ppm]。3、塔顶和塔底液相氧浓度测定:分别从塔顶与塔底取出富氧水和贫氧水,用测氧仪分别分析各自氧的含量。2、实验完毕,关闭氧气时,务必先关氧气钢瓶总阀,然后才能关闭减压阀及调节阀。检查总电源、总水阀及各管路阀门,确定安全后方可离开。一、原始实验数据(附页)一、数据处理1、填料塔流体力学性能:以第一组数据为例:求使用状态下的空气流量V2V2=V1*P1*T2/(P2*T1)=20*101.33*310.65/1.64*298.15=1287.540V

7、2=1/4×π×d2×ud=0.1m可得:u=45.56m/slgu=1.66m/slg△P=lg50=2.00pa同理得其他几组的数据列于表中:表一:干填料塔塔流体力学性能数据记录表序号空气流量V1/(m3/h)空气流量V2/(m3/h)流速u/(m/s)lgu/(m/s)lg△P/Pa1201287.54045.561.662.002231380.37046.301.672.153271313.35646.471.672.264301272.52045.031.652.285331243.62

8、144.011.642.456351213.90442.951.632.517381160.80841.081.612.588401113.83039.411.602.61表二:湿填料塔塔流体力学性能数据记录表序号空气流量V1/(m3/h)空气流量V2/(m3/h)流速u/(m/s)lgu/(m/s)lg△P/Pa19780.61127.621.441.782141059.18137.481.571.903171129.35239.961.602.154201183.28841.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