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福建教师笔试考题教育综合考题大纲归纳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2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2.教师职业道德(1)教师职业道德及其作用教师职业道德地基本内容概念: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地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做表现出来地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作用:师德对教师起着调节地作用师德对学生起榜样和带头作用师德对社会起影响和促进作用基本内容: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教学道德;语言道德;交际道德;个人生活道德.(2)加强师德修养地途径方法1经常反思,严于剖析自己2认真向模范先进人物和优秀教师学习3善于从教育对象中
2、汲取营养和力量4提倡“慎独”即个人在独处,无人监督时,仍能谨慎遵守道德准则作为教师,要不断地在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把加强师德修养作为一个永恒地主题.通过科学地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适应时代需要,完成教书育人地重任.(3)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4)《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三)教育学模块1.教育学及其发展定义: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地科学萌芽阶段:我国战国后期地《学记》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西方最早教育专著是古罗马昆体良地《雄辩术原
3、理》(《论演说地教育》)独立形态阶段:始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地《大教学论》,为近代教育体系建立了基本框架;德国“科学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教学形成规范学科地开,即第一部科学体系地教育专著.教育学地蓬勃发展阶段:实验教育学,德国教育家梅伊曼;文化教育学,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克伯屈;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批判教育学.2.教育及其发展史上最强教师招聘资料合集免费下载,不看你会后悔地!QQ群共享下载:170345905广义: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地形成和发展地各种活动.狭义:教育者有目地
4、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身心得到发展地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但并不限于学校教育.古代教育:中国4000多年前;夏代《孟子》;西周“六艺”;春秋战国,儒墨,孔子;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科举;魏晋南北朝,“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宋代《四书》《五经》;明代,八股文.古印度:婆罗门教和佛教;古埃及:“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希腊罗马:贵族请家庭教师,低下阶层进私立学校;古雅典:培养政治家,商人;古斯巴达:培养军人.(古雅典古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地教育,注重身心和谐发展)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学习地主
5、要内容是神学七艺.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地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文艺复兴后地欧洲教育:资本主义地萌芽,掀起文艺复兴运动近代教育:国家加强了对教育地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地普遍实施;教育地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20世纪以后地教育: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4.教育与社会地发展(1)教育与社会地政治经济制度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地制约:决定教育地领导权;决定受教育地权利;决定着教育目地;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地影响: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地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
6、经济地舆论力量;教育可以促进民主.总之,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地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一定地政治经济有不可忽视地影响,这种影响随着现代化进程地加快,作为促进社会进步地力量,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教育对政治经济地变革不起决定作用.(2)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生产力对教育地决定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地规模和速度;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地变化;史上最强教师招聘资料合集免费下载,不看你会后悔地!QQ群共享下载:170345905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地内容和手段;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地发展水平.教育对生产力地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
7、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人力资本理论,即人所拥有地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地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地能力.(3)教育与科技文化科学技术对教育地影响:科技能够改变教育者地观念;科技能够影响受教育者地数量和教育质量;科技可以影响教育地内容方法手段.教育对科技发展地作用: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地再生产;教育推进科学地体制化;教育具有科学研究地功能;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地功能.人类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迎来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其对教育地影响是根本性地,教育开始迈向网络时代.5.教育与个体发展(1)个体身心发展地
8、涵义个体身心发展地理论涵义:指生命个体从出生开始,随着年龄地增长知识经验地增加而带来地生理和心理地变化过程.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理论:内发论:孟子“人性本善”,弗洛伊德(奥地利),威尔逊(美),格塞尔(美)外铄论:荀子“性恶论”,洛克(英)“白板说”,华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