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556679
大小:3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27
《汽车座椅设计现状及发展方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汽车座椅设计现状及发展方向前言:现代汽车座椅与汽车安全性、舒适性紧密相关。设计具有先进水准的座椅是当今汽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摘要:本文将对现代汽车座椅的设计方式,设计特点,以及未来的设计方向做简要的论述。主要从座椅材料,调整,设计等方面做基本的分析和说明。首先对当前汽车座椅的组成及功用等做简要分析说明:一、座椅表面材料。主要指织物和真皮等多种材料。选择标准以舒适,手感,透气性为主。一般座椅的表面材料与整车的内饰相协调。二、座椅调节形式。对于汽车座椅必须满足调整便利性和舒适性两大要求,也就是说驾驶员通过调节操纵,可以将座椅
2、调整到最佳位置上以获得最好视野。易于操纵方向盘、踏板、变速杆等。调节形式有手动和电动两种。手动调节方式需要成员通过手柄放松座椅的锁止机构,然后通过改变身体的座姿和位置来带动座椅移动。电动座椅调节机构由控制器,可逆性直流电动机和传动部件组成。直流电动机受控制器控制并分别驱动某个调整方向的传动部件(如蜗杆轴,蜗轮等)。蜗轮与齿条啮合,蜗轮轮转动将齿条移动使座椅前移或后移。电动调节的座椅在调节时,座椅是施力方,乘客只需要扳动控制键就可以了。电动座椅的使用,让驾驶员能轻松的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驾驶姿势,提供良好的视野,提高了行车安全性,
3、并能工巧匠效减轻驾驶疲劳。三、前后排座椅调节方向。座椅方向的调节是由座椅调角器、座椅导轨和座椅升降机构来完成的,在每种调节机构上,座椅都能完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方向的调节。座椅调角器用于连接汽车座椅椅座和椅背,对乘员提供安全保护和增强座椅舒适性。并在椅背内添加了机械装置用于减少追尾事故对颈椎造成的伤害。如下图所示:上图:放置在椅背与坐垫接缝处的能量吸收机构发挥功能座椅导轨连接汽车座椅与车身底板,起调节座椅前后位置以及保护乘员安全的作用。座椅升降机构用来调节汽车座椅高度和角度,能提高乘员舒适性并给驾驶者提供最佳视线,让不同身材的人
4、都不得能清楚的看清前方路况。一般汽车座椅至少能进行前后、靠背调节四个方向的调整。四、后座头枕。指座椅靠背上方,与座椅相连的,供驾驶员和成员缓解颈部疲劳使用。五、后排座放倒比例(%)。指后排座椅能放倒的幅度。很多可以100%放倒。常见的放倒比例有:1/3;2/3;50%;100%等。六、前/后排座椅加热。一般选用在使用真皮材料的座椅上,用天冬季温度低时。提高驾驶者舒适感。七、运动座椅。是专门针对高速行驶的车身与人体动态反映而设计。特别将椅背及椅垫这两个部分加以强化,使人体两侧的腰部/肩部以及背部能够有良好的侧向支撑性。使驾驶员
5、能对车辆进行精确的操控。八、座椅按摩/通风功能。在座椅内加入气动装置,气压由发动机气泵提供,座椅靠背内分别有四个或多个气压腔,实现对腰椎部的保护。其次简述汽车安全系统:一、座椅安全带。汽车座椅安全带(以下简称安全带)是重要的乘员保护设施之一,在减轻碰撞事故中乘员伤害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安全带使用率的大幅度提高,事故中乘员伤亡率也随之下降,有数据表明:佩带座椅安全带可以使碰撞事故中乘员伤亡率减少15%到30%。二、安全气囊。安全气囊由冲击传感器、气体发生器、气袋和诊断系统等组成。安全气囊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在传感器感应到汽车
6、发生碰撞后,气体发生器接收传感器传来的信号,通过爆发产生大量气体,迅速在乘员和汽车内构件之间打开一个充气垫袋,使乘员“扑”在气垫上,以缓冲并吸收碰撞能量,从而达到减轻乘员伤害程度的目的。汽车安全带的发展方向:一、卷收器。卷收器是用于收卷、储存部分或全部织带,并在增加某些机构后起到某些特定作用的装置。该装置使佩带者不必随时调节织带长度。卷收器按其作用可以分为:无锁式卷收器、自锁式卷收器和紧急锁止式卷收器(ABC),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紧急锁止式卷收器。紧急锁止式卷收器在汽车正常行驶时允许织带自由伸缩,但当汽车速度急剧变化时,其
7、锁止机构锁止并保持安全带束紧力以约束乘员。这种卷收器中装有惯性敏感元件和棘轮棘爪机构或中心锁止机构。当汽车正常行驶时,卷收器借助卷簧的作用,既能使织带随使用者身体的移动而自由伸缩,又不会使织带松弛。但当紧急制动、碰撞或车辆行驶状态急剧变化时,卷收器内的敏感元件将驱动锁止机构锁住卷轴,使织带固定在某一个位置上,并承受使用者身体加给织带的载荷。二、预紧器。安全带预紧器能够在低强度碰撞而安全气囊未打开的情况下,保护乘员的头部;同时由于它能很好地消除在碰撞开始时织带与乘员之间的松弛量,故能使乘员与车体之间的相对运动减小,从而对乘员的
8、胸、腹部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三、限荷器。限荷器(<3/60G.*4*,0/)可以改善安全带的能量吸收特性,对乘员施加比较均匀的约束力,从而降低使用安全带所造成的不适感。当然,这必然会增加碰撞事故中乘员向前的移动量,所以保证该装置有效性的前提是与安全气囊协同作用,确保乘员不会因过大的前移量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