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555109
大小:863.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2-27
《拍摄取景的基本知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拍摄取景的基本知识作者: 郭云鹏本章要点:取景时应考虑的基本问题——五种景别、拍摄角度、横竖画面的确定、画面结构中心、突出主体的方法、前景与背景的运用、陪体的作用;光线在造型上的作用;摄影的形式法则 有人把绘画和摄影进行比较,把绘画称作加法的艺术,把摄影称为减法的艺术。 绘画是由画家在“胸有成竹”之后,一笔一画地把景物描绘出来的。 摄影则是拍摄者面对广大的自然界和千姿百态的自然景物、千变万化的人类社会和人生百态,用摄影镜头和取景器从中选取有限的空间,用数十(数百或上千)分之一秒的速度通过照相机和感光片记录
2、下来。无论是从空间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时间的角度来看,摄影是从大中取小,从长中取短的减法来选取和记录影像。 “摄影是取景的艺术。”取景,从大的方面看,决定着拍摄者对于主题和题材的选择;从小的方面看,则决定着画面布局和景物的表现。第一节 取景时应考虑的基本问题 一、拍摄点的选择 拍摄点是指拍摄者所处的位置,严格地讲应当是相机的机位,也是受众的位置。 “移步换景”,因为人的视点直接影响观景的距离和角度。每移一步,视点改变了,视野范围发生了变化,看到的景物也发生变化。在拍摄中,相机的机位移动,取景
3、范围就会发生变化。 摄影记者拍摄的第一步是选好拍摄点。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对拍摄点加以研究。 (一)拍摄距离 拍摄距离的改变能引起主体与环境的关系的变化,对被摄景物的表现有着重大的影响。 拍摄距离的改变,能形成各种不同的景别。 不同景别不仅说明取景范围的大小,而且表现出主体与背景及其他陪体之间的关系的改变。 人们常把摄影的景别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五种。(1)远景。 拍摄到的最大的场面,拍摄距离最远。摄影表现的远景,常是自然景物或比较大的场面及人文景观。图片表现的重
4、点是场面的浩大,视野的广阔。画面中没有十分具体的主体和陪体的区别,表现的是一种总体的效果,给人一种宏大气势的视觉效果。(2)全景。 其范围比远景小,拍摄距离与被拍摄景物更近了。全景用于描述事物的全貌,让人产生一种对景物的全面的印象。被表现的景物充满画面。 在人物摄影中,全景表现的是人的全身,对人物有全面的整体印象。(3)中景。 中景拍摄的是人物的半身,其重点表现的是主体本身,也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主体和环境的关系,环境退居次要地位,是对主体的说明和陪衬。 在拍摄中,为了说明主体和环境的关系,常用中景来
5、表现。 拍中景画面,应分清主次,切忌主次难辨或前景、背景、陪体喧宾夺主。注意将主体和陪体放在画面不同部分,使主体与陪体错开。 在新闻摄影中,拍摄新闻人物可以用中景,这样既可以人物为主要表现对象,又可交待其所处的典型生活或工作环境,以增加图片的信息量。中景更适合表现动作、情节。 在新闻摄影中,中景运用更多一些,既能突出主体又能适当表现环境,符合新闻摄影的信息量原则。 (4)近景。 近景的表现对象是主体本身。画面里只有主体本身,没有陪体,也没有前景、背景。其作用是描述和表现主体本身,让人
6、产生对主体的强烈印象。 人物摄影中,近景拍摄人的面部和头部,用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揭示人物思想感情。 在新闻摄影,近景主要表现对象就是新闻主体本身,不必考虑其他因素,要求画面简洁集中,主体形象丰满、充实。 在影视中,近景画面的作用就是刻画人物或事物本身。 (5)特写 以人物作为参照,特写表现的是人的肢体或局部。 特写注重表现的是景物的局部和细节,用以细致描绘、刻画被摄对象,从细微处揭示事物的特征。 从拍摄距离看,特写是离被摄对象最近距离的拍摄,给观众以逼近的视觉效果。被摄
7、体的局部得到突出强化的表现,能强化视觉效果,让人产生强烈的视觉心理效应。 新闻摄影中的特写性新闻摄影图片,以细致描绘人或事物的局部面貌,从富有特征的部位和角度对事物加以揭示,使读者对新闻人物或事物有细致的了解和深刻的理解。 提倡特写性新闻摄影图片的拍摄,有助于加强新闻摄影的揭示性。特写性新闻图片所具有的特殊视觉效果,能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心理感受,使读者产生强烈印象。 (二)拍摄角度 1、相机的高度或俯仰。人们在“看”的时候,最常采用的是眼睛高度的平视,这是长期的视觉经验培养成的一种视觉心理。
8、不管是拍仰角还是拍俯角,被摄景物的影像都会出现变形现象,除非有特殊需要,应避免拍俯视或仰视效果的画面。我们对水平视角、仰角、俯角的视觉效果分别加以研究。 (1)水平视角。是人们最常采用的视角。以水平视角拍摄景物,不会出现变形现象,景物形象自然。 从传播学角度看,要想获得理想的视觉传播效果,就要用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