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承载力_概念_内涵与评估模型及应用_曹智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承载力_概念_内涵与评估模型及应用_曹智

ID:33541515

大小:1.25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27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承载力_概念_内涵与评估模型及应用_曹智_第1页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承载力_概念_内涵与评估模型及应用_曹智_第2页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承载力_概念_内涵与评估模型及应用_曹智_第3页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承载力_概念_内涵与评估模型及应用_曹智_第4页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承载力_概念_内涵与评估模型及应用_曹智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承载力_概念_内涵与评估模型及应用_曹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0卷第1期自然资源学报Vol.30No.12015年1月JOURNALOFNATURALRESOURCESJan.,2015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承载力:概念、内涵与评估模型及应用1,21*11曹智,闵庆文,刘某承,白艳莹(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摘要:生态承载力是生态学研究的难点之一,是较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等更为复杂和综合的概念。论文在分析当前生态承载力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以“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服务—人口和经济(承载力)”

2、为研究主线的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承载力(Ecosystem-Services-basedEcologicalCarryingCapacity,ESECC)的定义,即某个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及其空间格局决定的生态系统服务所能支撑的具有一定发展水平的人口和经济规模,并构建ESECC评估模型:将所有与人类密切相关的生态系统服务纳入评估模型,把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看作“黑箱”,针对每种生态系统服务分别评估其承载力,并根据“短板效应”取最小值作为区域生态承载力。最后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云南红河哈尼稻作

3、梯田系统”核心保护区之一云南省红河县为例对ESECC评估模型进行案例研究。关键词:生态承载力;生态系统服务;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承载力;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云南省红河县中图分类号:Q1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3037(2015)01-0001-11DOI:10.11849/zrzyxb.2015.01.001[1]承载力研究起源于1798年的Malthus人口论。Malthus在《人口原理》(AnEssayonthePrincipleofPopulation)中将粮食作为人口增长的

4、限制因素,讨论了人口增长的极[2]限问题,奠定了承载力研究的基本框架。20世纪早期,承载力研究关注点集中在增长变量的变化规律上,生物学家利用实验室或野外条件下的动物、微生物种群数据对Lo-[3-4]gistic方程进行拟合研究,验证种群数量极限的存在。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增长的极限》,回归到Malthus人口论的研究框架,将限制因素增加为粮食、资源和环境。《增长的极限》著作的发表引起了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承载力研究也得到了推动。承载力被引入到了土地、水、矿产、环境等不同领域,发展了针对性更

5、强的土地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矿产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等概念。随着经济发展,各种资源环境要素都成为制约人类发展的限制因素,针对单一要素的承载力研究局限性越来越突出。学者提出生态承载力这一综合概念,用系统的思想试图解决人类活动受各种限制因素制约的问题。近几年来,生态承载力研究方法不断完收稿日期:2013-11-22;修订日期:2014-03-31。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一三五”战略科技计划项目(2012ZD0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200376)。第一作者简介:曹智

6、(1989-),男,山东济南人,硕士生,研究方向为资源生态、土地利用和乡村发展。E-mail:caoz.11s@igsnrr.ac.cn*通信作者简介:闵庆文(1963-),男,江苏徐州人,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资源生态安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E-mail:minqw@igsnrr.ac.cn2自然资源学报30卷善,案例研究不断丰富。研究方法上,对传统的生态足迹法从区域贸易、核算内容方面进行[5-7][8-9][8,10-11]完善,针对具体研究区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针对变化规律增强时间序列研究,[

7、8,11][12-13]使研究更具系统性、针对性和预测性。案例研究上,在行政区、生态脆弱区、流[14-15][16][17-19][16]域、群岛等不同区域对可持续发展水平和空间格局进行应用研究,并引入旅游[20-21]和城市规划等领域,丰富了生态承载力实证研究。然而,承载力从一开始出现发展到土地承载力,始终围绕生物种群(包括人)的增长极限问题,被引入到资源(水、矿产)领域后,研究的焦点扩大为人口和经济的增长极限。经济发展引起更多资源危机,促使承载力研究纳入多种限制因素,承载力研究的增长极限问题变得

8、模糊多变。生态足迹的提出给生态承载力研究带来一种可行的解决办法,以至于生态足迹提出了近20a仍被广泛引用。然而,生态承载力研究的焦点也因生态足迹出现从人口和经济的增长极限转移到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的评估上。此外,学者想用生态承载力解决区域发展中出现的资源、环境、生态等所有宏观问题,生态承载力包含了区域发展的所有限制因素,演变成研究区域“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工具,扩大了生态承载力的内涵,可以理解为区域承载力。本文从生态系统出发分析生态承载力的内涵,试图从生态系统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