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528372
大小:513.8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26
《不同增氧方式对精养池塘溶氧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9卷第17期农业工程学报Vol.29No.172013年9月TransactionsoftheChineseSocietyofAgriculturalEngineeringSep.2013169不同增氧方式对精养池塘溶氧的影响1,21※11张世羊,李谷,陶玲,李晓莉(1.农业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武汉430223;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无锡214081)摘要:当前对于在精养池塘中如何配制和合理使用不同机械增氧方式缺乏系统的比较研究。该文为了探讨高温季节晴好天气不同机械增氧方式对池塘溶氧全天调控
2、的影响,试验设计如下:于夏天高温季节集中对精养池塘应用3种不同增氧方式,在晴好天气的白天和夜间进行增氧效果试验。结果发现:无论增氧机开启与否,池塘的溶氧都存在明显的昼夜起伏,且在午后出现峰值。增氧机的开启增强了上下水层交换,削减了氧差,减少了上层溶氧的逸出损失,提升了下层水体的低溶氧水平。池塘上层溶氧起伏程度大于下层,下层溶氧变化滞后于上层(下层溶氧出现峰值落后于上层约2~5h),且这种滞后性为增氧机运行所削弱。夜间增氧能向池塘补充溶氧,但仍不足以弥补鱼类和浮游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生长及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造成的溶氧损耗。单从机械增氧能力来看,叶轮式>微孔式>耕水机
3、。综合分析节能和增氧效果,在精养池塘养殖环境下,白天开机增氧选择耕水机较为合适,而夜间应急增氧选择叶轮式更可取。试验通过对不同机械增氧方式增氧效果和能耗的系统比较,为合理选择和使用增氧方式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水产养殖,氧,农业机械,精养池塘,增氧方式,增氧能力,节能,溶氧doi:10.3969/j.issn.1002-6819.2013.17.022中图分类号:S2;S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6819(2013)-17-0169-07张世羊,李谷,陶玲,等.不同增氧方式对精养池塘溶氧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17):169
4、-175.ZhangShiyang,LiGu,TaoLing,etal.Impactofdifferentaerationapproachesondissolvedoxygenforintensivecultureponds[J].TransactionsoftheChineseSocietyofAgriculturalEngineering(TransactionsoftheCSAE),2013,29(17):169-175.(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1]乏氧水混合,缓解了池塘底部乏氧状况;底部0引言微孔曝气增氧在提高下层水
5、体溶氧方面优于叶轮溶氧是池塘水产养殖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指[2]式,在虾蟹养殖中可替代叶轮式对鱼池进行增氧,标,其变化是水体理化性质和生物学过程的综合微孔增氧促进了池塘底部氨氮、亚硝酸盐、硫化反映,同时也是池塘生产性能的重要参数。池塘[3]氢等有害物质的转化和有害气体挥发,减少了溶氧水平高低与养殖效果好坏紧密相关。配备增[4]蓝藻和鱼病的发生频次。夏天高温季节是水产氧机是解决池塘溶氧过低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池[5]养殖的重要阶段,也是池塘水质最不稳定时期,塘增氧中,叶轮式增氧机、耕水机和微孔曝气增合理配置和使用增氧机对于确保生产安全、减少氧是3种常见增氧方式。叶轮转动
6、时能产生水跃,养殖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增加了水—气接触面积,促进空气中的氧溶于水;目前池塘机械增氧主要有叶轮式、水车式、耕水机功率小、转速低,瞬时增氧效率不如叶轮微孔式、耕水机等方式,如何选取增氧机械已成式,但其持续运行特性能促进表层富氧水与底层为现代水产养殖关注的焦点。然而,由于对于在池塘中如何配置和使用各类增氧机械缺乏较为系收稿日期:2013-04-01修订日期:2013-07-21统的研究和比较分析,缺乏养殖池塘中的实际试基金项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基本科研业务费验数据,使得正确选择和管理增氧机械面临困难。(2011JBFZ03);国家自然科
7、学基金(31202034);中国水产科学研本研究在一组平行的精养池塘中分别安装了叶轮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所长基金(2011DFYFI01);“十二五”支撑计划(2012BAD25B05-01)共同资助。式、微孔式和耕水机等3种不同类型的增氧设施,作者简介:张世羊(1980-),男,安徽庐江人,博士,研究方向:池探讨了高温季节晴好天气机械增氧对池塘溶氧全塘生态与水质调控。武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天调控的影响,并通过对增氧性能和使用方式进430223。Email:zhangshiyang7@126.com※通信作者:李谷(1964-),男,湖北公安人,研
8、究员,博士,研行比较分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