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512997
大小:19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26
《张德祥说木器收藏(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圈椅和架子张德祥说木器收藏(四)5/5明代黄花梨透雕麒麟纹圈椅此椅成对,就艺术价值而言,在明代同类圈椅中堪称第一王世襄藏品问:许多收藏木器的,都非常重视圈椅,可是圈椅如何好?它是不是很讨洋人的好?张:椅子在古典家具中,出现得较晚。椅子名称始见于唐,唐时椅子的概念是带靠背的床。带靠背的称椅,不带靠背的称床。椅的名称不普遍,人们仍习惯称椅为床。唐中期,垂足坐形成风气,帝王将相、宫女歌伎,都开始使用高形坐具。唐太宗像和唐明皇像中,已绘坐椅,并呈圈椅形状,特别是唐明皇像中的坐椅,是典型圈椅。宋人的《会昌九老图》中所绘椅子,也是圈椅。圈椅是由交椅演变
2、而来的,交椅是由古代胡床演变而来的。带靠背的称交椅,不带靠背的称马闸。皇家贵族巡游和狩猎都带着交椅。交椅的椅圈靠着很舒适,被人们所喜爱,为了专在室内使用,人们吸取了交椅坐面以上形式,产出圈椅。圈椅的椅背因是弧形,一般用圆料,和谐流畅,多光素,也有在背板上雕一简单花纹的。明式对此椅式极为推崇,多称其为太师椅。圈椅为明式家具的代表,它舒展大方,舒适性也较明代的南官帽椅、玫瑰椅、四出头椅好。所以,卖价已高达五位数。但是,明代的官帽椅,尤其玫瑰椅的卖价也很高了,并且,此品种的椅子,存世量较圈椅少。5/5问:1985、1986年出现旧家具自广州等地大
3、量外流,致使南方商人纷纷北上采购,古家具价格暴涨,是不是给你很大刺激?张:是的。价格的飞涨,我心里受到的冲击是强烈的。我的收藏行为,被迫处于休止状态。几千块钱一件东西,我不能接受。我只有凭借过人的眼力去拣漏。眼瞅着大宗黄花梨、紫檀等高档家具被运出大陆,我心里着实发疼。我找到王世襄先生,告之当时情况,提出应请有关部门对此加以管理。王先生将了解的情况,写了一份报告,递到国家文物局。文物局看到一些艺术性极高,甚至宫廷家具外流的报告,即派了一个三人小组赶赴广州。广州各方出面协力阻遏外流。木器南流潮,顿然势微。在京的广州商人纷纷回流,市场价格一周之内
4、略有回落。正好这时候,朝外的一个木器商人将一张明式架子床砸在手中了,他慌了神儿,找上门求我买下。我交了部分订金,然后四处凑钱。不想,广州木器市场重又松动,这位商人又“打扒”了,不卖了,半个月后,他见南方仍无音讯,沉不住气了,又来找我。我又压了压价,这才收下。这张床非常精彩,床四周围屏由六方格组成,整床有多少个方格,像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起码上千。每个六方格,是六根棍,每个棍出双揣手榫、双卯,双面起泥鳅背线。做工之难之复杂,令人叹为观止。这活机器做不了,稍一抖,就对不严了。现在机器做完的活,工人还要修正。木头每时每刻都会发生物理的应力变化,
5、必须在用膘的最后一刻,刹好使膘,相关位置才会不变。这只床的前楣屏残了一部分,我请活鲁班——祖连明师傅修配。祖师傅修了整整一年。问:可见祖师傅也看出好来了,下了功夫。张:祖师傅是从不计较工钱的,有极高的敬业精神。他修活时,物我交融,进入一种“禅”的境界。这是一位真正匠师的境界。还有,我购进一件清广作、理石心、三碰肩、雕竹节的小画桌。问:价格是多少?张:一千块钱,顶头的价钱。当时,方桌的行市价是三百。可是我心里想,别说要一千,要两千我也买,非买不可。在收藏中,有些东西是必买的。因为有些好东西是你一生中可遇不可求的。要敢于拼血本,只要有一口气,就
6、要买下。凡可遇不可求的东西,就要进入一种拼命状态。这是一个立志收藏的人,必须具备的精神。问:这次价位上扬,是否对国际市场也形成了影响?张:国际上黄花梨家具的升值幅度不像国内这样波动,因为解放后黄花梨家具一直是控制销售,严禁出口。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人买走了大量家具。这批家具在几十年间,价格一点点攀越到一个令中国人瞠目结舌的水平。王世襄与《明式家具珍赏》问:外国人购买中国的木器时,有时看似很傻,但他们其实对艺术有自己的见解,绝不盲从。张:国际上黄花梨家具的走俏,是由于王世襄5/5先生著述的《明式家具珍赏》一书的出版。香港三联书店出版此书后,精
7、心策划,展开强有力的推销,书本身的制作也极为精致讲究。这本图文并茂、富有学术性的大型画册,使国际、国内许多有钱人更深一层地理解和认识到中国古典家具的优雅和价值,以致纷纷投资购买,香港本地一下冒出了好几位黄花梨家具的大收藏家。问:王先生的著作对于国际价格的变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否可以说,《明式家具珍赏》是木器收藏的一个权威指南?张:必读。我所以在这次价格涌动中,拣了几件上乘之作,有赖于我与王先生过从甚密,我是《明式家具珍赏》最早的读者。问:常有人介绍你是王先生的记名弟子。张:王先生从“五·七”干校回来后,着手编著《明式家具珍赏》这部巨著。
8、我当时处于初期收藏,在信托店门口拣个破东西,也分不清木质、做工。于是,借个三轮车,拉去向王先生请教。王先生是位学者,“文革”耗去了许多时光。一晃六十岁了,才进入创作高峰,所以非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