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废水处理设计

酸碱废水处理设计

ID:33512320

大小:11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6

酸碱废水处理设计_第1页
酸碱废水处理设计_第2页
酸碱废水处理设计_第3页
酸碱废水处理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酸碱废水处理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酸碱废水处理设计酸碱废水处理设计(designofacidoralkalinewastewatertreatment)酸碱废水是一种有害的废水,如不加处理直接排入排水管道或水体,会使管道及地下构筑物遭到破坏,污染水体。因此,必须经过处理,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才能排放。废水来源与特性  冶金厂的酸性废水主要来自轧钢和金属制品车间酸洗线。另外,化验设施、除盐水站等也均有少量酸性废水排出。酸性废水一般分为两类,一类为高浓度废液,如轧钢酸洗槽的钢材酸洗废液,主要成分为游离酸(硫酸、盐酸)和铁盐,同时常含有其他少量的金属盐类、酸洗添加剂(硫酸

2、酸洗时)、固体悬浮杂质等。对此类废液,一般都回收利用(见硫酸酸洗废液处理设计、盐酸酸洗废液处理设计、硝酸与氢氟酸混合酸酸洗废液处理设计),只有在数量小或回收不经济时,才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另一类为低浓度废水,如钢材酸洗过程的漂洗及清洗排水和酸雾净化器排水,当采用硫酸酸洗时,废水一般含硫酸0.2%~0.4%,含硫酸亚铁0.2%~0.5%。化验室、除盐水站等排水一般为单纯性酸性及碱性废水。碱性废水主要来自钢材碱洗排水,pH值一般大于9。处理方法  酸碱废水一般均采用中和法处理。冶金厂的碱性废水量一般均较小,且大多来源于同时有酸性废水排出的轧钢车间

3、和除盐水站,常采用直接排入酸性废水系统内相互中和的方法,混合后的余酸则进一步用碱性物质中和。酸性废水常用的中和处理方法有:酸碱废水相互中和法、过滤中和法、投药中和法等,根据废水水质情况进行选用。酸碱废水相互中和法  废水按一定的酸碱当量关系进行中和反应,当酸碱废水量和浓度波动较大或酸碱当量不平衡时,设调节池均化或加中和剂进行补充中和处理。过滤中和法  酸性废水通过石灰石、白云石等碱性滤料层,使废水与中和剂充分接触进行中和反应,适用于处理较洁净的单纯酸性废水,中和后的出水含有CO2,pH值一般为4~5,达不到排放标准,需进行曝气以除去CO2提高

4、pH值,当废水含悬浮杂质较多时,在过滤中和前要经过沉淀预处理。过滤中和法一般有普通过滤中和法、升流式膨胀过滤中和法、滚筒过滤中和法等,适用条件见表。投药中和法  适于处理含杂质多,浓度高和废水中含重金属的各类酸性废水,对水质水量的波动适应性较强。中和剂一般采用石灰、电石渣、碳酸钠或氢氧化钠等。石灰来源广泛,价格低廉,采用较多。投药中和法对化学成分不同的含酸废水,采用不同的处理工艺流程。例如,对于单纯含酸的废水,只需使废水成为中性即可,而对于轧钢钢材酸洗的清洗水,不但要使废水成为中性,而且要除去水中溶解的铁及重金属离子。轧钢含酸废水投药中和法处

5、理的典型工艺流程如图:酸性废水在和碱性药剂石灰乳溶液进行中和反应时,废水中的游离酸被中和生成钙盐(如CaSO4),亚铁盐(FeSO4、FeCl2等)被中和生成氢氧化亚铁。再通过向中和槽中通入空气进行曝气充氧,使氢氧化亚铁[Fe(OH)2]氧化生成体积小、利于沉淀脱水的氢氧化铁[Fe(OH)3]。经中和后的废水,投加絮凝剂进入沉淀池,澄清水在排放前调节pH值至中性范围,或根据需要作进一步回用处理。对沉淀污泥进行浓缩、脱水处理(见污泥处理设施设计)。当废水含二价铁盐较多或同时含有重金属离子时,可采用二次(或三次)中和曝气方式,并通过调节控制pH值

6、,将重金属离子除去。设施组成  (1)投药中和法一般包括废水调节池(其容积一般为贮存2~3h废水量)、药剂制备与自控投配设施、设机械搅拌装置的中和反应槽、混凝一沉淀池、污泥浓缩与泥渣脱水设施等。(2)过滤中和法一般包括调节池、过滤中和池(或过滤中和–曝气塔)、集水池和相应的耐酸泵等。(3)酸碱废水相互中和法使用调节池、中和池、酸碱中和剂补充处理装置等。对处理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管道及配件和有关仪表等均需要考虑防腐蚀措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