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通信流的吉林省流空间网络格局_董超修春亮魏冶

基于通信流的吉林省流空间网络格局_董超修春亮魏冶

ID:33498046

大小:1.43 M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26

基于通信流的吉林省流空间网络格局_董超修春亮魏冶_第1页
基于通信流的吉林省流空间网络格局_董超修春亮魏冶_第2页
基于通信流的吉林省流空间网络格局_董超修春亮魏冶_第3页
基于通信流的吉林省流空间网络格局_董超修春亮魏冶_第4页
基于通信流的吉林省流空间网络格局_董超修春亮魏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通信流的吉林省流空间网络格局_董超修春亮魏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69卷第4期地理学报Vol.69,No.42014年4月ACTAGEOGRAPHICASINICAApril,2014基于通信流的吉林省流空间网络格局1,222董超,修春亮,魏冶(1.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北京100084;2.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长春130024)摘要:基于实际发生的信息流研究流空间网络格局是一种新的尝试。以吉林省县级以上地方为研究单元,以各地间固定电话通话时长为原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C-Value和D-Value层级分析法、优势流分析法、最小生成树法对吉林省流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表

2、明:吉林省流空间是以长春市为中心,长春市、延吉市、通化市、公主岭市为主导型城市,吉林市、白城市、白山市、辽源市、松原市、四平市为次级主导型城市,其他城市为从属型城市的层级化网络结构;行政区划在流空间格局中发挥基本的影响作用;以长春市为“单中心”的流空间特征明显,吉林省并无明显的次中心作用,长春市与吉林市流空间联系并不紧密,与传统认识和意愿有所不同;公主岭市和敦化市在吉林省流空间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公主岭市倾向于融入长春城市圈,敦化市在吉林省东部空间网络格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两市的区域联通功能亟待挖掘;四平市和梨树县流空间联系紧

3、密,适宜同城化发展。关键词:通信流;流空间;区域网络;吉林省DOI:10.11821/dlxb2014040071引言纵观20年来流空间(SpaceofFlows)研究的相关文献,大多是关于理论的探讨和概念的分析,定量研究较少。国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空间观念的争鸣,如Flusser、Thackara[1-2]等人开展的空间哲学分析,O'Brien、Harvey、Negroponte、Toffler等对新时空观的解[3-6]释。虚拟空间、网络空间、赛博空间、超空间、流空间等概念不断涌现。仅有个别学者以通信数据为基础开展了实证研究

4、,比如Grubesic和O'Kelly利用美国互联网基础设施中[7]光纤骨干点的分布数据对美国大都市区进行了研究。Mitchelson和Wheeler以联邦快递的数据为基础,考察了美国城市间信息流交互情况,同时揭示了全球化如何影响这些城市在[8]信息交流体系中的位置。国内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信息经济地理学领域。闫小培、路[9-13]紫、张平宇、刘妙龙等从信息产业、互联网等角度开展了研究。针对流空间的研究近年来才开始出现。孙中伟、路紫、艾少伟、苗长虹等对流空间的形成,流空间与场所空[14-16]间(SpaceofPlaces)的关

5、系等进行了研究。沈丽珍、顾朝林、甄峰等对流空间的结构[17-20]模式和区域空间关系进行了探讨,并以湖北省互联网数据为基础开展了实证研究。修春亮、董超、高鑫等诠释了流空间的基本内涵和属性,分析了“流空间”的作用机制与区[21-22]域效应。刘卫东、汪明峰等基于互联网数据开展了空间组织和信息网络城市方面的研[23-24]究。国内外研究表明,传统的城市网络主要关注基于场所空间的城市联系,强调的是地方性;而流空间网络则强调要素的流动,突出的是网络化。网络化的空间代表着一种离收稿日期:2013-06-28;修订日期:2013-11-1

6、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1109)[Foundation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No.41071109]作者简介:董超(1982-),四川西昌人,博士,博士后,中国地理学会会员(S110009404M),主要从事信息经济地理、创新地理等研究。E-mail:dongc108@mail.tsinghua.edu.cn通讯作者:修春亮(1964-),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理学会会员(S110004378M),主要研究方向是城市地理、经济地理、城市与区域规划。

7、E-mail:xiucl@nenu.edu.cn510-519页4期董超等:基于通信流的吉林省流空间网络格局511散式的存在方式,城市间的联系不再完全取决于地理距离。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ICTs)的广泛应用,信息流引导物质流有序发展,主导空间形式将从场所空间向流空间转变。流空间的思想可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流变理论,即“一切皆流,无物常[25]住”。流空间概念最早是由曼纽尔·卡斯特1992年10月在普林斯顿大学召开的“新城市主义”研讨会中提交的论文《TheSpaceofFlows:ATheoryofSpaceinthe

8、InformationalSociety》中提出,并在其著作《TheRiseoftheNetworkSociety》中进一步[26]明确,流空间是经由流动而共享时间的社会实践组织。本研究认为,地理学意义上的流空间是:以知识和技术为基础,以信息流负载各要素流为主要运作方式,以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