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10年cad平面图绘图经验

本人10年cad平面图绘图经验

ID:33464905

大小:17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26

本人10年cad平面图绘图经验_第1页
本人10年cad平面图绘图经验_第2页
本人10年cad平面图绘图经验_第3页
本人10年cad平面图绘图经验_第4页
本人10年cad平面图绘图经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本人10年cad平面图绘图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本人10年CAD平面图绘图经验.平面图形绘图技巧1.画水平、竖直及斜线的技巧1.1.1打开正交功能画水平、竖直线段画线时,单击状态栏上的正交按钮,就能打开正交模式。在正交模式下光标只能沿水平或竖直或竖直方向移动,则只需输入线段的长度值,就自动画出水平或竖直线段。1.1.2结合极轴追踪、自动追踪功能画线在极轴追踪模式下系统将沿极轴方向显示作图辅助线,此时输入线段的长度就画出沿此方向的线段。极轴方向由极轴角确定,CAD将根据用户设定的极轴角增量值自动计算极轴角的大小。(设极轴角增量:工具-草图设置-极轴追踪)1.1.3利用角度覆盖方式画斜线如果要画指定长度的斜线则输入:@斜线

2、长度<角度,但在有时情况下,需要沿某一方向画任意长度的斜线,此时可采用角度覆盖方式操作,输入形式为:<倾斜角度 ,这种方式不仅指定了斜线的方向,线的长度可随意确定。1.1.4用XLINE命令画斜线用XLINE命令的“角度(A)”选项可以很方便地画任意角度的斜线,或过已知线段上的某点画斜线,斜线与已知线段的夹角可以事先命令:xlXLINE指定点或[水平(H)/垂直(V)/角度(A)/二等分(B)/偏移(O)]:a输入构造线的角度(0)或[参照(R)]:  41(输入倾斜角度)指定通过点:A按Enter键结束。命令:xlXLINE指定点或[水平(H)/垂直(V)/角度(A)/

3、二等分(B)/偏移(O)]:a输入构造线的角度(0)或[参照(R)]:  r选择直线对象:选择BC输入构造线的角度

4、捉可一次性将整个线框精确地绘制出来。1.3绘制垂线l      过直线外的某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使用LINE命令并结合捕捉“Per”就可以画出垂直与已知线段的直线。l      过已知直线上的某点画垂线:1.首先用LINE命令并结合垂足画出一条垂线,然后用MOVE命令将该线移动到已知直线上的指定点,该点的位置可用捕捉“Ext”确定。2.或用XLIINE命令的“角度A”选项画垂线,此此会提示指定:“指定通过点”。1.4图形元素的相对定位:1.4.1利用追踪功能定位图元追踪定位的方式有以下3种u    沿正交方向定位点缺省情况下,当CAD自动捕捉一个基点后,将过该点显示水平或

5、竖直方向的追踪辅助线,此时用户能方便地沿着水平方向定位点u    沿一系列极轴方向追踪定位:可以设定CAD沿所有极轴方向追踪定位。单击【工具】/【草图设置】命令,打开【草图设置】对话框,在“增量角”框中输入角度增量值,再选中“用所有极轴角设置追踪”,,这样CAD将根据角度增量值形成一系列极轴方向,用用户可沿这些方向进行追踪定位。u    利用多个追踪基点定位:可以建立多个追踪基点进行追踪操作:当某个基点沿一条临时辅助线移动光标时,若光标位置通过另一基点的追踪辅助线也将显示出来,这样用户就能以两条辅助线的交点定位新点。1.4.2相对与已知基点定位实体如果已经知道要绘制的对象

6、相对于某一基点的距离和方向,就能采用“FROM”(正交偏移)来定位新的实体。具体方法是:先利用捕捉或追踪点的方法确定基点,然后输入新点相对于基点的坐标进行定位。演习:画圆C,该圆的圆心相对与B点的坐标是@25,6。先用延伸捕捉”EXT”定位基点B,再用“FROM”捕捉圆C的圆心。命令:lLINE指定第一点:指定下一点或[放弃(U)]:  <正交开>55指定下一点或[放弃(U)]:46指定下一点或[闭合(C)/放弃(U)]:30指定下一点或[闭合(C)/放弃(U)]:*取消*命令:  LINE指定第一点:指定下一点或[放弃(U)]:14指定下一点或[放弃(U)]:指定下一点

7、或[闭合(C)/放弃(U)]:*取消*命令:cCIRCLE指定圆的圆心或[三点(3P)/两点(2P)/相切、相切、半径(T)]:from (利用from捕捉圆心)基点:EXT 与 22   (从A点开始捕捉B点)<偏移>:@25,6      (输入圆心的相对坐标)指定圆的半径或[直径(D)]<6.0000>:6如上图1.4.3建立追踪参与点定位对象  在CAD中提示输入点时,输入“TT”选项,则说明要创建临时的追踪参考点,参考点的位置可通过输入坐标对象捕捉或自动追踪的方法确定。当建立多个参考点后就能利用过参考点的辅助线准确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