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453797
大小:2.23 MB
页数:229页
时间:2019-02-24
《【7A文】井控技术与设备.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井控技术与设备井控技术概述:在井下作业过程中,井下的不确定因素很多,情况十分复杂,无论油(气、水)井的压力高低,都有发生井喷危险的可能性。虽然近年来在广大井下作业工作者的努力下,井下作业过程中发生井喷的井数(次)只占很小的比例,但是所造成的人员伤亡、环境污染、设备和油气井损坏事故,其损失十分惊人,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井控技术概述: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需要进行维修作业的油(气、水)井呈迅速增多的趋势,为了恢复泊(气、水)井的正常生产,保证泊(气、水)井维修作业的正常进行,实现油气层保护和井下作业安全的双重目的,井下作业井控培训的重要性
2、越来越为石油行业所重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先后于2O02年、2004年和2006年三次规范和修订完善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与天然气井下作业井控规定儿充分体现出集团公司对井下作业井控工作的高度重视。井控技术概述:目前的井控技术已从单纯的防喷发展成为保护油气层,防止破坏资源,防止环境污染等多项内容,是快速低成本井下作业技术的重要部分和实施近平衡压力井下作业的保证,是保证井下作业安全的关键技术。做好井控工作,既有利于保护油气层,又可以防止井喷、井喷失控或着火事故的发生。井控的概念:井控——即井涌控制或压力控制,就是采取一定的方法控制
3、住地层孔隙压力,基本上保持井内压力平衡,保证井下作业的顺利进行。井控就是实施油气井压力的控制,就是用井筒系统的压力控制地层压力。井控的分级人们根据井涌规模和采取的控制方法的不同,把井控作业分为三级。初级井控(一级井控)二级井控三级井控一级井控:(初级井控)就是采用适当的修井液的密度,建立足够的液柱压力去平衡地层压力的工艺技术。此时没有地层流体侵入井筒内,井侵量为零,自然也无溢流产生。二级井控:是指仅靠井内的修井液柱压力不能控制地层压力,井内压力失去平衡,地层流体侵入井内,出现井侵,井口出现溢流,这时要靠关闭地面设备建立的回压和井内液柱压力
4、共同平衡地层压力,依靠井控技术排除气侵修井液,处理掉溢流,恢复井内压力平衡,使之重新达到初级井控状态。此时地层流体侵入井筒内,井侵量增加,自然井口溢流产生。三级井控:(井控抢险)是指当二级井控失效后,所采取的各种紧急措施。井喷失控后,这时使用适当的技术和设备抢险,重新恢复对井的控制的过程。此时井涌量大,最终失去了控制,发生了井喷。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井喷抢险可能要灭火、打救援井等各种具体技术措施。邻近的井要停产,停工等各项措施。与井控相关的概念:1.井侵:地层流体(油、气、水、砂)侵入井内的现象。常见的有油侵、气侵、水侵。2.溢
5、流:当井侵发生后,井口返出的流量比泵入的液量多,停泵后井口修井液自动外溢的现象。3.井涌:溢流进一步发展,修井液涌出井口的现象。与井控相关的概念:4.井喷:是指地层流体(油、气、水)无控制的进入井筒,并使井筒内的修井液喷出地面的现象。井喷有地下井喷和地面井喷两种形式。5.井喷失控:井喷发生后,无法用常规方法控制井口而出现敞喷的现象。6.井喷失火:井喷发生后。失去控制的地层流体在地面遇到火源而着火的现象称为井喷失火。井喷失控和井喷失火是钻井和大修及小修过程中最恶性的事故。7.地下井喷:地层流体侵入井内后从井下流入其他地层的现象称为地下井喷。
6、地下井喷是无法控制的,地下井喷后的流体可沿地层裂缝向上推进,从井场周围的松软地表向外喷出,遇到火源后会使井场变成一片火海。井喷失控的原因综观各油田发生井喷失控的实例,分析井喷失控的直接原因,大体可归纳以下方面:(1)起钻抽汲,造成诱喷。(2)起钻不灌修井液或没有灌满。(3)不能及时准确的发现溢流。(4)发现溢流后处理措施不当。比如,有的井发现溢流后不是及时正确的关井,而是继续循环观察,致使气侵段钻井液或气柱迅速上移,再想关井,为时已晚。(5)井口不安装防喷器。井口不安装防器主要是认识上的片面性:其一,片面追求节省成本,想尽量少地投入设备折
7、旧;其二,认为地层压力系数低,不会发生井喷,用不着安装防喷器。(6)井控设备的安装及试压不合格。(7)井身结构设计不合理。表层套管下的深度不够,技术套管下的深度又靠上,当钻到下地层遇有异常压力而关井时,在表层套管鞋外憋漏,钻井液窜至井场地表,无法实施关井。井喷失控的原因(8)对浅气层的危害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许多人认为浅气层浅,最多几百米深,地层压力低,不会造成麻烦。而实际上,井越浅,平衡地层压力的钻井液柱压力也越小,一旦失去平衡,浅层的油气上窜速度很快,很短时间就能到达井口,很容易让人措手不及。而且浅气层发生井涌井喷,关上井很容易在上部浅
8、层或表层套管鞋处憋漏。所以,浅气层的危害性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要从井身结构和一次控制上下工夫。(9)地质设计未能提供准确的地层压力资料,造成使用的钻井液密度低于地层孔隙压力。(10)空井时间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