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和西方经济学发展方式转变理论比较

马克思和西方经济学发展方式转变理论比较

ID:33440689

大小:67.1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2-26

马克思和西方经济学发展方式转变理论比较_第1页
马克思和西方经济学发展方式转变理论比较_第2页
马克思和西方经济学发展方式转变理论比较_第3页
马克思和西方经济学发展方式转变理论比较_第4页
马克思和西方经济学发展方式转变理论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和西方经济学发展方式转变理论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马克思和西方经济学发展方式转变理论比较摘要:经济增长理论是现代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通过比较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在研究出发点和落脚点、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增长理论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而经过一百多年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检验与洗礼,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仍然具有足够的说服力和解释力。关键词:经济增长理论;比较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中图分类号:F0-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1-0083-04一、研究出发点

2、和落脚点不同从经济增长研究的出发点来看,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经济增长是为了关注人的发展,西方经济学研究经济增长是为了关注物的不断创生。马克思经济学对于经济增长的研究,其关注点是价值创造能力的不断提高,是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及其背后人的不断发展。马克思的经济学来源于古典政治经济学,所以其宗旨和主题也是研究经济增长问题[1]。在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社会中,如果国民生产是C+V+M,那么剩余价值(M)就是国民生产中超过预支的增加部分。我们知道,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围绕着这一增加部分的实质以及现实生产中资本家是如何提高生产这一增加部分展

3、开论述的:其劳动理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阐述了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性质;资本主义再生产理论、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理论,则分析了实现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由此不难看出,对剩余价值的关注贯穿着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的始终,而M作为完全由工人阶级的活劳动创造出来的,其经济增长理论以人的发展和自由为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不难理解了。西方经济学对于经济增长的研究,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资源配置能力与效率的不断提高,是价值增值和利润创造。从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到内生增长理论,西方经济学在200多年间围绕着经济增长机制、源泉、动力和结果等问题展开研究。古

4、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76)、大卫・李嘉图(1817)、托马斯•马尔萨斯(1798)等奠定了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而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始于弗兰克•拉姆齐(1928),此后哈罗德(1939、1948)、多马(1947)、索洛(1956)、斯旺(1956)、罗默(1986)、卢卡斯(1988)等人都推动了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但这些经济学家大都集中于对经济增长数量的研究,而忽视了经济增长质量的问题。即使是由日本经济学家宇泽弘文(Uzawa,H)提出的,由阿罗(Arrow,K.J)、卢卡斯(Lucas,R)、杨小凯(Yang,X.K)、博兰德

5、(Borland,J)、贝克尔(Backer,G)等经济学家发展并不断完善的人力资本增长模型[2],也只是将人作为一种用于配置的、能因“干中学”而不断增值的、有益于经济增长的资本和要素,而不是将其作为经济发展本身的出发点和目的。在这之后,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才开始反思“增长是否有意义”的命题,其中马耶夫(1997)、阿玛蒂亚•森(1998)、托马斯(2000)、罗伯特•巴罗(2002)等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他们的研究和马克思“以人为本”的经济增长研究,从研究出发点和落脚点上仍有一定差距。二、研究方法不同第一,动静态分析方法的异同。马

6、克思在经济思想史上第一个把静态分析动态化、短期分析长期化并建立了第一个经济增长模型。具体来说,这种研究方法是在马克思经济学扩大再生产理论中实现的。扩大再生产理论假定在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的条件下,第I部类要求第II部类在满足第I部类扩大再生产所需消费资料的前提下进行积累,从而实现第11部类的扩大再生产。这种资本有机构成不变条件下的分析实际就是静态分析方法。后来列宁把伴随技术进步的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引入扩大再生产理论,得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增长最快的是生产资料的生产,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的生产。这种分析方法实际就是动态分析法。西方经济学家在半个

7、世纪之后,才从马克思那里受到启示,开始建立他们自己的经济增长模型。经历了从凯恩斯的静态分析到哈罗德-多马动态分析的变化,而新古典经济学的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理论实际也采用了动态分析方法。第二,研究微观基础不同。马克思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的微观基础是价值,即从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两方面进行分析。而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增长模型完全以价格为微观基础。马克思经济学区分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和价格,而西方经济学虽然区分了效用和均衡价格,但是却没有对价值与价格进行区分,把二者混为一谈,导致其研究经济增长模型时,只研究价格和总量问题,而不研究实物替换和结

8、构转换问题[3]。第三,对经济增长中经济主体的划分方法不同。马克思经济学分析方法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阶级分析法,他将整个社会人群分为两大阶级:资产阶级(资本家)和工人阶级(工人)。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雇佣工人进行生产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