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436358
大小:112.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2-26
《税收管理增补讲义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目录列表 前言 一、纳税申报部分 二、税款征收部分 三、纳税评估基本知识部分 四、所得税征收管理基本知识部分 五、涉外税务审计基本知识部分 六、税收会计、计划与统计、税收票证基本知识部分 七、税收执法管理部分 八、《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部分 天马行空官方博客:http://t.qq.com/tmxk_docin;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 前 言 根据《关于做好全省国税系统专业等级考试工作的通知》(苏国税发[2003]141号)及《关于在“江苏税务教育网”上发布专业等级考试大纲的通知》(省局教育处教便
2、函[2003]6号)的精神,为便于每位参加专业等级初级考试的税务干部做好复习迎考工作,省局教育处组织有关人员,依据专业等级考试大纲,及时编写了《税务稽查类增补教材(初级部分)》、《税收征管类增补教材(初级部分)》、《行政综合类增补教材(初级部分)》和《信息管理类增补教材(初级部分)》,以满足税务干部参加相应专业类别初级考试的需要。由于这套教材涉及内容广,编写时间紧,加上编写人员的水平有限,所编内容出现遗漏和错误在所难免,谨请读者予以批评指正。书中涉及到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等内容,如有改变,以新规定为准。 江苏省国家税务局
3、教育处 二○○三年八月 一、纳税申报部分(一)增值税申报纳税“一窗式”管理1.“一窗式”管理的基本内容“一窗式”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征收单位办税服务厅的纳税申报窗口必须进行“票表稽核”,以审核增值税纳税申报的真实性。纳税申报窗口“票表稽核”的具体做法是:用防伪税控报税系统采集的专用发票存根联销项金额、税额信息比对纳税人申报的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销项金额、税额数据,二者的逻辑关系必须相等;同时,用防伪税控认证系统采集的专用发票抵扣联进项金额、税额信息比对纳税人申报的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进项金额、税额信息,且认证系统采集的进项信息
4、必须大于或等于申报资料中所填列的上述进项信息。不符合上述两项逻辑关系的则为申报异常。凡属申报异常的,应查明原因,视不同情况分别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2.“一窗式”管理的窗口设置模式征收单位应当将办税服务厅的窗口功能进行归并,实行“一窗式”管理,即在一个窗口面对纳税人,统一办理防伪税控IC卡报税、专用发票抵扣联认证和纳税申报。不再单独设置报税窗口,对专用发票抵扣联认证数量大的可以单独设置认证窗口。对“票表稽核”不符的需现场解决,为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纳税人排队等候的时间,各征收单位应在办税服务厅设立“比对异常处理”窗口,专门处理“票表稽核”不符的情况。“一窗式”窗口设置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5、:(1)模式一,“两窗三人”该模式为:在并列的两个申报纳税窗口中,两人分别临窗受理纳税人的申报资料及抄报税、认证资料,并负责处理纳税申报事宜;第三人在后台,负责处理两个窗口接受的纳税人的抄报税事宜。具体流程为,两个窗口接受纳税人的抄报税和申报资料后,将报税卡交后台,由后台一人在读卡器上完成插卡报税,然后,将申报资料交由两个纳税申报人员处理纳税申报和票表比对等事宜。窗口计算机配置方式为,两个纳税申报人员各配备一台PC机,处理纳税申报;抄报税人员配备一台装有读卡器的PC机。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按照“两窗三人”模式,扩展成为“三窗四人”形式,即三人临窗办税,一人在后“插卡报税”。(2)模式
6、二,“一窗二人”该模式为:在一个申报纳税窗口中,一人临窗受理纳税人的申报资料及抄报税、认证资料,并负责处理申报事宜;另一人在后台,负责处理纳税人的抄报税事宜。具体流程为,窗口接受纳税人的抄报税和申报资料后,由一人处理抄报税,完成后,将申报资料交由纳税申报人员处理申报事宜。窗口计算机配置方式为,两个人员各配备一台PC机,其中,一台装有读卡器。(3)模式三,“一窗一人”该模式为:在一个申报纳税窗口中,一个税务人员按照先抄报税、认证,后申报的顺序临窗受理纳税人的抄报税、认证和申报事宜。窗口计算机的配置方式为,两台PC机,共享一台显示器、键盘和鼠标,在两台PC机上分别运行报税子系统与征管系统
7、的客户端程序,通过转换器进行系统切换。“窗口”接受纳税人的抄报税和申报资料后,由一人通过转换器依次处理抄报税和申报事项。(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资料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重新修订〈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3〕53号和苏国税发〔2003〕149号文件的精神,我省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自2003年9月份(征收期)起,纳税申报须提供以下资料:1.必报资料(1)《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及《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