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417881
大小:54.9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25
《创新设问提高历史课堂效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创新设问提高历史课堂效率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郝寨一中刘潇潇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势提出巧妙的问题,恰好处地触及学牛的思维兴奋点,能起到加深理解,巩固知识的功效,还能调动学牛的积极性,使其主体作用得到发挥,也很好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师牛双边活动效果良好。而富有艺术性的提问,则更能启迪学生的思维,符合新课程理念,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牛的能力。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艺术性的提问呢?木人根据这些年的历史教学经历谈谈个人的体会和心得。一、逆向提问,耳目一新有时候,教师一般都是顺向提问的,为激发学牛的思考,可以进行逆向提问。例如在
2、讲新文化运动时,有的老师这样提问: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问题提出的较为平淡,不易激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学生热情不高。如果这样提问:新文化运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哪些思想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这就有利于训练学牛的逻辑思维能力。二、创设情景,分组讨论现在虽然初中三年级尚未用新教材,但在学习中仍可借用新教法,比如我复习中国历史第三册《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一节时是这样提问:“洋务运动的意义是什么?”同学们可以照木宣科,根本没有其到提高思维能力的作用,学习新理念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让你与李鸿章谈谈
3、你对洋务运动的看法,你会说些什么?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后发表个人意见,这样就推动了学生思维的波澜,加深了对洋务运动的理解。三、辐集提问,深层挖掘辐集提问就是以某一个对象为中心,以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设计问题,以达到解决核心问题的目的。例如有关香港的史实,散见于中国历史三、四两册,多单元,跨度一百多年。因此在讲有关香港的问题时我就采用了辐集提问的方法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①英国是怎样一步步占领香港的?②我国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是什么?其意义何在?③结合19世纪中期中英两国国情分析当吋香港岛为什么能被割占?④现在我们为什么能
4、收复香港?⑤香港百年沧桑你有什么感想?通过以上内一系列的提问,同学们对这一部分知识也就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四、平中见奇,变中求新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侧面提出,提出角度不同,效果往往就不一样。例如在讲世界历史一册23课《美国内战》一课吋,传统的提问是: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内战的历史意义是什么?这类问题平平淡淡,容易使学生厌烦,很难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但一反常规的发问:“为什么说美国内战的爆发是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什么说美国内战扫请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问题提法一改,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激
5、发了学生的思维探究的热情。既使学生认识到了矛盾对立双方的斗争,提高了辨证思维能力,又起到了提高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五、形象生动,激发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把一些较为枯燥的文字变成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好学历史,学好历史。例如本人在复习中国近代史吋,设计了一个比喻提问:清朝前期中国版图象一块肥肉,在鸦片战争到北洋军阀统治吋期却怎样慢慢变成了一只鸡?这一设问设计的幽默生动有趣,耐人寻味,大大地引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六、故设障碍,循循诱导在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在提问吋故意设置
6、障碍,学生们虽不能及吋冋答,但可令其有所发现。例如在讲授完“王安石变法”这一内容后,可做如下设问“王安石变法失败了,但他却被列宁誉为中国口世纪的改革家,这该如何理解”?王安石变法失败了,但商鞅变法和魏孝文帝改革却成功了,这是为什么?古代的几次改革对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借鉴意义?这样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发散,求异。既保持了思维的活力又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七、迂冋设问,退中求进有些历史问题比较复杂,让学生正面冋答,往往效果不太好若采用迂回设问的办法,则可达到退中求进目的。如讲完“西安事变”之后,若这样提问:“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
7、族统一战线是怎样一步步建立的?则学生冋答效果往往不理想。若对提问方法稍做变通,设计若干个小问题: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②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在哪i年?其主要内容是什么?③1935年党的瓦窑堡会议制定了怎样的方针?④“一二九”运动爆发标志着什么?⑤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经过学生分析、归纳、综合,其思维顺利地越过了障碍,掌握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所包含的知识要素。讲究课堂提问艺术是每一位优秀历史教师必备的技能,因为善教者,必善问o在教学中我体会到为提高课堂提问的艺术性,
8、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面对全体学生,营造民主、和谐氛围,才能使学生充分受到激励,才能提高提问的实效。第二,给学生充分的思维吋空。提问的目的在于启迪学生思维,要创设“愤”、◎非”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三,要注意方法上的多样性。可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变教学过程为学生自学习的过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