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文学的构成要素与历史困境

左翼文学的构成要素与历史困境

ID:33409782

大小:469.9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25

左翼文学的构成要素与历史困境_第1页
左翼文学的构成要素与历史困境_第2页
左翼文学的构成要素与历史困境_第3页
左翼文学的构成要素与历史困境_第4页
左翼文学的构成要素与历史困境_第5页
资源描述:

《左翼文学的构成要素与历史困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文学研究左翼文学的构成要素与历史困境张景兰内容提要左翼文学是五四新文学在20年代末及30年代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批判性的文化品格和对抗性的政治立场、底层道德立场和大众政治想象、党派功利性与新兴意识形态的建构自觉等构成了左翼文学的精神要素,其间又存在着相互排斥、矛盾的因素和逻辑。左翼文学在后来的变异就是其内在矛盾所导致的历史必然。关键词左翼文学构成要素批判性底层道德新兴意识形态历史困境张景兰,扬州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淮海工学院文学院教授222005本文所谓左翼文学是指发生在20年代末到抗战爆发前以“左联”为核心的左翼文学运动,即所谓“左翼十年

2、”。左翼文学是五四新文学在20年代末及30年代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左翼文学运动的主要成员在文化和文学观念、理论与创作实践中又都清晰地烙印着五四思想启蒙、个性主义乃至自由主义的精神特点,这就使得30年代左翼文学和“延安文学”有着质的差异。那么,作为连接五四新文学和“延安文学”、又与二者不同的中间环节,左翼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的特质与构成要素是什么?左翼文学运动后来的变异与分化的逻辑脉络是什么?对于这个话题的研究已有许多成果,但观点有很大的分歧,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自己的阐释,并试图揭示左翼文学构成要素之间内在的逻辑悖论与历史困境。批判性的精神品格和对抗性的政治立场左翼文学运动包括192

3、8开始的“革命文学论争”和30年代左联的文学运动。众所周知,左联的主要成员是大多有共产党员身份的创造社、太阳社成员和鲁迅及其影响下的一批政治上亲左的作家。1928年“革命文学论争”期间,创造社新老成员成仿吾、冯乃超、李初梨等和太阳社成员钱杏郇、蒋光慈等为了树立新的文学旗帜“革命文学”而把理论批判的矛头首先指向五四文学的主要代表鲁迅、茅盾、郁达夫等,这种理论批判既是这批参与政治实践的文化人对当时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的极左理解带来的逻辑结果,又不无以激进批判的姿态来争夺文坛话语权的动因。但在30年代初,论争几方联合结盟还是有某种坚实基础的。正如鲁迅所说:“这革命本文系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左

4、翼文学的样态及其流变研究”(08zwD018)成果之一一167—万方数据左翼文学的构成要素与历史困境文学的旺盛起来,在表面上和别国不同,并非由于革命的高扬,而是因为革命的挫折;虽然其中也有些是旧文人解下指挥刀来重理笔墨的旧业,有些是几个青年被从实际工作排出,只好籍此谋生,但因为实在具有社会的基础,所以在新份子里,是很有极坚实正确的人存在的。”【1不管是从早在1926年鲁迅就有“与创造社联合起来,造一条战线,更向旧社会进攻”121的打算看,还是1927年下半年,创造社成员再次聚集上海,打算恢复早已停办的《创造周报》时希望与鲁迅联合,并很快与鲁迅、蒋光慈等达成一致的情况看,左翼文学队伍的联合基础

5、可以说由来已久。不过,与20年代新文学社团大多以共同的文学观念、文学主张和创作方法等为基础不同,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命名的文学队伍,其联合基础显然并非在于文学趣味、文学创作上的彼此欣赏,而是鲁迅所说的“社会的基础”,确切地说是政治态度的一致,是面对20年代末30年代初国内日趋恶劣的政治和文化环境所取的态度和立场的一致。那就是他们都有运用文学手段介入与批判社会现实的愿望,都试图通过文学活动与文学传播对专制、黑暗的当权者、压迫者以及侵略者进行反抗斗争,因此,批判性的精神品格与对抗性的政治立场是左翼文学运动的首要精神内核。这种批判性首先是对五四新文学的文化启蒙、文化批判传统的继承。对于五四精神的

6、概括尽管有多种,但敢于质疑、批判一切传统的文化偶像、文学观念和政治权威所彰显的批判精神是其根本要义。这种类似于康德所谓“公开运用自己的理性”的启蒙特征是现代思想文化和文学最可宝贵的精神传统。左翼文学运动从其成员的精神文化特征看,都鲜明地显示出对五四启蒙传统的延续:他们或者是五四新文化和新文学的主将,如鲁迅、郭沫若、茅盾、瞿秋白、成仿吾、冯雪峰等,或者是深受新文化大潮洗礼的五四“精神之子”,如柔石、丁玲、周扬、萧红、萧军等。尽管左联曾声称要“脱弃五四的衣衫”131,但无论在文学理论还是文学创作上,30年代的“左翼文学”与“五四文学”并没有像其声称的那样真正断裂,赋予文学以批判性、抗争性的政治文

7、化功能正是五四开创的现代性精神的继续与展开。当然,左翼文学队伍的形成更是20年代末30年代中国社会政治和思想文化发展的时代产物,其批判与对抗的内容、性质以及处境与五四时期不尽相同。从左翼文学理论上看,这种批判性文化精神既体现为左翼文学群体对官方意识形态及其文化、文学现象的共同批判,也表现为对不同政治态度和文化、文学观念的群体的论战与批判,同时还有左翼文学群体内部的理论斗争。左联自从其成立伊始,就因其政治上的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