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新闻传播论文范文-谈困局与出路:新闻传播学术理路探微论文

传播新闻传播论文范文-谈困局与出路:新闻传播学术理路探微论文

ID:33390117

大小:66.66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2-25

传播新闻传播论文范文-谈困局与出路:新闻传播学术理路探微论文_第1页
传播新闻传播论文范文-谈困局与出路:新闻传播学术理路探微论文_第2页
传播新闻传播论文范文-谈困局与出路:新闻传播学术理路探微论文_第3页
传播新闻传播论文范文-谈困局与出路:新闻传播学术理路探微论文_第4页
传播新闻传播论文范文-谈困局与出路:新闻传播学术理路探微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播新闻传播论文范文-谈困局与出路:新闻传播学术理路探微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传播新闻传播论文范文:谈困局与出路:新闻传播学术理路探微论文【摘要】新闻传播学术困局内含两种知识旨趣(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矛盾,这也是现代知识的基本矛盾。董天策教授由于具有跨学科的基础和视野,其切问致思常能将微观的个人学术深思、中观的专业学术格局、宏观的思想知识谱系三者穿透勾连,极具启发性。以其新箸《理由与学理:新闻传播论稿》为分析对象,对其新闻传播学术理路做简要的梳理和透视。【关键词】董天策;新闻传播学术;困局;范式;理由意识;现代性评价一位学者的标准是多重的,但在笔者看来,核心不外乎二者:一是从专业视域

2、看其是否具有独到的理由意识和学理贡献,进而在纵向上推进学科的发展;二是其研究是否超越了学科界限,而推进到更为宏阔的思想(知识)坐架中做横向的勾连和定位。董天策教授从1989年开始致力于新闻传播的教学与研究,先后出版8部专著、发表200余篇论文,就理论和实务方面的许多重要理由都做过深入探讨,同时又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媒介批评等方面做了不少卓有建树的工作……可以说,他的学术生涯与最近20多年来中国新闻传播事业与学术之发展历程,互相伴生、互为参照。然而,这样一位领域内“专家”却起步于唐宋文学,复又取得文艺学博士,

3、因而其新闻传播专业箸述不时透露出哲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研究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底蕴。他的专业深思总能在宏阔的思想史背景与纷杂的生活世界前景之间自由穿梭,因而独具深广的看视维度和凌厉的批判锐度,这在当代新闻传播学者中并不多见。2012年底,董天策教授的新著《理由与学理:新闻传播论稿》(以下简称《论稿》)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收录了他从2004年至2011年的73篇论文、访谈,涉及新闻传播学术多个面向,极具代表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该书“引论”部分,董教授就新闻传播学术的基本困局、致思路向、学理规

4、范和新闻传播学者的身份认同等都做了透彻论述。在此种反思下,书中各单篇文章便相互生发为一种内在的体系性,借此体系性,我们可以摸寻其学术深思的基本理路,亦可沿此理路透视新闻传播学术的一些基本理由。新闻传播学术困局《论稿》开篇即点出我国新闻传播学术面对的诸多理由:学术水平不高、学理规范失据、创新能力有限、人才培养乏力……具体到理论研究上,则充斥看大量评论化、阐释化、经验化、感性化的低层次、重复性“成果”,学术精品与学术名家鲜见。而这些病象下更为深层的病因又是什么呢?要想廓清这一理由,须在更大的语境中考量。董天策与许

5、多学考都注意到,自传播学引介到国内以来,新闻学与传播学间的关系就被断续讨论至今,有些争论甚至十分激烈。仔细审视,论者多纠缠于两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对象、重点、策略,而少有人系统辨析各自背后的精神质地。以语用学角度观之,学科之“名”与“实”都必定是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形成的[1],其分域和归属既有赖于背后的知识分类标准,也受制于学术场域内外的权力关系与偶发因素。更何况,在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景观中,随着主体性的“物化”以及消费逻辑对一切“物”的重新编码,现代性社会分化岀的“每个领域都扩张到尽其所能的领域中去”[2],

6、各自独立的专门领域之间出现解分化现象。这意味着,在信息社会,“传播”与诸学科、领域间的渗透、交叉、融合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更新、重建将不可避开;复意味着,除少数传统悠久的学科(如文学)和研究对象极为严格的学科(如逻辑学)夕卜,包括新闻传播在内的多数社会科学将不可能以其研究对象、策略而为自己划出一块安身的“自留地”;还意味着,对新闻传播学术困局的诊视与回应,必须具有跨学科的视野——用董天策的话说,就是“不能局限于新闻传播学自身的学术传统或知识谱系,而应着眼于包括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在内的整个学术传统或知识谱系”[3]

7、。其实在传播学的起源地美国,这门学科自身的范式危机也从未间断。早在20世纪40年代,拉扎斯菲尔德就看出当时传播学中实证性的行政研究(administrativeresearch)与反思性的批判研究(criticalresearch)之间存在分殊,此一分殊后经罗杰斯、沃尔纳等学者的书写得到进一步强化。批判学者常批评实证学者将物理科学的策略用于人类和社会,忽视了媒介背后所有权和制约权的重要性;而实证学者也指责批判学考没有提出证据就做出结论,用争论代替学问而难以产生新知识。[4]1983年、1993年两年,美国《传

8、播学季刊》先后发起“领域的骚动”(FermentintheField)和“领域的未来”(TheFutureoftheField)两场争论,传播学的范式危机更加凸显。[5]随着中国新闻传播研究的不断深入,范式危机不仅“横移”到汉语传播学界,更外化为新闻学与传播学之关系的持久争吵。在董天策看来,“范式”的义涵不能局限于研究对象与研究技术,而要深入到研究立场和主体视域。他认同哈贝马斯在《认识与兴趣》中关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