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372439
大小:56.8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25
《如何培养孩子的服从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如何培养孩子的服从性服从是指受到他人或者规范的压力,个体发生符合他人的或规范要求的行为叫做服从。服从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它包括,服从个人、团体、组织纪律和规章制度;服从有自愿的、也有不得已的;可以是对人的服从,也可以是遵守规矩的约束。服从对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是一定的权威,不管它是怎样造成的,另一方面是一定的服从,这两者,不管社会组织怎样,在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赖以进行的物质条件下,都是我们所必需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553页)在人类的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出,服从是获得的前提,也是行动的第一步,如果你不服从就肯定无法完成学习这个对于个体成
2、熟必需的步骤;而如果没学会服从,自然也不会了解它对行动力的重要性。同时,学习服从的过程也是学会命令的必经之路。现在是个性时代,也许有人会质疑我们在此宣扬服从的必要性,那么社会心理学家会告诉你,服从的真谛所在。一、合法权力。我们通常认为,在一定情境下,社会赋予了某些社会角色更大的权力,而自己有服从他们的义务。比如病号听护士的,下级听上级的,小兵听大官的、保安队听正规军的。二、责任转移。一般情况下,我们对于自己的行为都有自己的责任意识,如果我们认为造成某种行为的责任不在自己,特别是当有人主动承担责任时,我们就会认为该行为的主导者不在自己,而在那个发号施令的人,我们不需要对此行为
3、负责,责任被转移了,使得对行为后果的考虑变得不那么重要了。由此可见:服从有时是义务,有时因为可以合理推卸责任而让人获益,据此进行宣传十分必要;至于是否能像亚伯拉罕那样因而得子孙、得天下、得庇佑就不得而知了。、一、抓住闪光点1.您了解了孩子在玩的时候,是多么喜欢您关注和表扬他。现在,您有机会看到这种良性结果对服从性的作用。这一技巧的关键是要及时反馈,因为如果您能够立刻对他的行为做出反应,您的关注就能起最大作用。在本周,您要学习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孩子每次按您的要求行事时,细致地观察他。本周,不管什么时候您对孩子发出指令——不论是“去刷牙”,“去做作业”,还是“别拉狗尾巴”,不要
4、像我们绝大多数人通常做的那样——离开孩子,去忙自己的事,而是要和孩子在一起,看着他。2.如果孩子不服从,就照您平常的办法解决,但别试着想出什么新的惩罚办法。如果孩子开始服从,马上表扬:“你照我说的办,我很高兴”,“看看你……得有多棒”,和“谢谢你……”这不过是几个例子,告诉您该说什么,好用积极关注强化孩子的服从行为。3.万不得已的话,您可以暂时离开房间,但一定要隔一会儿回来一次,在孩子照指令行事的时候,不断表扬他。次,在孩子照指令行事的时候,不断表扬他。在这一周,每发出一项指令,都要遵循这些原则。注意孩子不能始终执行哪些指令,从中选出两种或三种。在下一周,如果孩子能完成这几
5、种指令,请特别认真地表扬他。如果您还没提出要求,孩子就表现很好的话,加上小奖励——小玩具、最喜欢的零食或额外的特别待遇。有时候,即使是违抗孩子也可以自己做出正确的事。有位父亲很惊讶地看到,5岁的儿子主动去洗家里每个人的脏衣服,只是因为前一天,他帮助洗衣服时被称赞干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如果没有家长的提醒,孩子就遵循了家规,或者没有家长的命令,孩子就做了家务,这恰恰是您追求的效果。不过,关键是您不能对此视而不见,让这些“成果”溜掉。要像老鹰一样盯着看!二、显示合作有多容易不管信不信,您可以通过简单的重复,把孩子训练成听话的小家伙。如同熟能生巧,孩子养成服从习惯的程度取决于练习机会
6、的多少。本周使用的第二个技巧就是制定“合作练习”时刻表。1.每天至少找出两三次时间,这时候孩子不是很忙,也没有扎在什么娱乐活动里,不至于痛恨您打断他的事情。对有生活规律的小孩子,这些时间可以每天固定;对大些的孩子,您就得找机会。2.在接下来的3~5分钟里,连续发出5或6个指令。要保证这些指令极其简单,很容易照做:“请递给我那本书。”“你能把桌上的那支铅笔拿给我吗?”“请拉上窗帘。”“请把灯打开。”每个指令都应该只需要孩子极其短暂、微小的努力。3.在孩子服从每项指令时表扬他,就像他在其他时间服从了普通要求后您对待他的那样。对于很小的孩子,可以用一点可口的点心或饮料作为奖赏。对
7、大些的孩子,口头表扬足矣。三、发出强制性指令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我发现,对于违抗儿童,单纯改变发出指令和提出要求的方式,就能极大地改善孩子的行为反应。除了坚持训练孩子的服从性,还要为获得最佳效果修改您的指令。这里是帮您达到此目的的六个步骤。1.确保您是言出必行的!好多家长对这条建议都抱着愤怒或怀疑:“你真的以为我到了这种地步,会对根本不照办的孩子提出不必要的要求?”我知道,您并没意识到自己对孩子提出了不必要的要求——这正是问题所在。一些违抗儿童的家长太失望了,所以干脆放弃——不再注意孩子,根本也不提出要求——其他的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