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368460
大小:3.84 MB
页数:784页
时间:2019-02-25
《马亚一家-上[葡]德·凯依罗斯.张宝生、任吉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前言十九世纪下半叶,是现实主义小说在欧洲产生出丰硕成果的时代。法国的巴尔扎克和福楼拜,英国的狄更斯和萨克雷,俄国的果戈理和托尔斯泰,西班牙的佩雷斯加尔多斯和克拉林,都以他们真实地描写了社会生活、细致地刻划了人物形象的许多作品而留名于文学史。在葡萄牙,则于稍后的时期也出现了足以与这些现实主义大师们齐名的小说家若泽马里亚埃萨德凯依洛斯。若泽马里亚埃萨德凯依洛斯于一八四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生在葡萄牙西北部波尔图市附近的一个渔港波武阿德瓦尔津。他是当地镇长的私生子,从小寄养在祖父母家里。十岁时,被送到波尔图市上中学
2、。一八六一年,到了科英布拉,进入科英布拉大学法律系的预备班,开始了当时流行于校园内的无拘无束的学生生活。他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参加无穷无尽的辩论,因而接触到文化阶层中正在崛起的新思潮。这就是一八六五年发生的历史上叫做“科英布拉问题”的文学论争。青年诗人安特罗德肯塔尔()和特奥菲洛布拉加(两人撰文抨击老诗人安托尼奥费利西亚诺德卡斯蒂略(的保守观点,提出文学应该反映现实以促进改革现实的主张。这一次论争,虽然对埃萨德凯依洛斯印象深刻,但是还没有达到使他明确表示服膺这种主张的程度。三十一岁时,埃萨德凯依洛斯从科英
3、布拉大学法律系毕业,来到了首都里斯本。清闲的律师业务,激起了他从事文学创作的愿望;他开始写的几个短篇小说,竟然被《葡萄牙日报》采用发,于是他继续写了起来。这些短篇小说后来汇编为《野蛮的散文》出版,它们有的情节曲折离奇,有的充满鬼怪幽灵,采用这样的书名,表示了作者对早期作品自我否定的态度。然而正是从这些“野蛮的散文”中,锻炼出了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埃萨德凯依洛斯幽默、讥诮的文风,周密、细致的描写,就是在这些短篇小说的写作中打下基础的。一八六七年底,在“科英布拉问题”中已经崭露头角的肯塔尔和布拉加,也来
4、到里斯本,与里斯本的青年作家阿维利奥马努埃尔德格拉戎克罗(、若泽若阿金塞萨里奥维尔德()等人经常聚会,讨论当前的文学、哲学、政治、社会等各方面的问题,鼓吹改革和进步,逐渐形成了一个青年知识分子的集团,后来被称为“七年的一代”。埃萨德凯依洛斯参加了这个集团的活动,也在这些活动中逐渐形成了他的现实主义文学观点。“七年的一代”的活动的高潮,是一八七一年举办的“里斯本俱乐部民主讨论会”。在有一次讨论会上,埃萨德凯依洛斯作了演讲,公开宣布了自己的文学观点;他把现实主义称为“新的文学艺术的表现方式”;他主张文学必需勇
5、于揭露社会的黑暗和罪恶;他谴责当代葡萄牙文学缺乏生机,缺乏创造性,庸俗而且虚伪;他呼吁积极提倡新的文学,也就是现实主义的文学,以促进葡萄牙社会的变革。但是不久,“里斯本俱乐部民主讨论会”由于其激进的火药味而被政府当局禁止。这时候,埃萨德凯依洛斯已经进入外交部工作,一八七年曾被派往巴西。讨论会被禁以后,他与友人文学评论家若泽杜阿尔特拉马略奥尔蒂冈合作,创办了《刺棒》月刊,以讽刺、幽默的内容评论葡萄牙的现实问题。可惜他和奥尔蒂冈的合作仅仅维持了一年:一八七二年,他被派往古巴担任驻哈瓦那的领事。他虽然离开了祖国
6、,而祖国仍然在他心中,因为他带走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阿马罗神父的罪行》的构思。《阿马罗神父的罪行》于一八七五年开始在《西方杂志》连载发表,一八七六年在里斯本出版单行本。这部小说,是葡萄牙现实主义文学的重大成就;它以犀利的笔锋揭露了葡萄牙保守势力的精神支柱:教会的腐化堕落,宗教信仰的愚昧,以及宗教教育对人性发展的危害。对于葡萄牙的保守势力,不啻是一个严重打击。十九世纪末叶欧洲最不发达的国家,也许就是葡萄牙。它的农业生产十分落后,大工业几乎并不存在;全国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封建的农村,文化不普及,绝大部分人目不
7、识丁。即使在首都里斯本,能读能写的人也不满全市人口的一半。只有上层社会的人才谈得上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尽管如此,法国大革命后席卷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和封建势力的复辟活动,也波及到了封闭落后的葡萄牙。拿破仑侵略结束后发生的佩德罗和米盖尔兄弟之间的王位之争,进行了几乎十年,后来演变为立宪派和专制派之间的斗争,又经过了十年,才以立宪派获得胜利而告终。一八五三年,佩德罗五世继位,政局逐渐稳定。一八六一年,佩德罗五世去世,其弟路易斯继位。一八五一年立宪派掌权以来实施的一系列促进生产、发展交通的措施,对于民族经济的
8、增长尽管收效甚微,仅仅为英国资本的进入开了方便之门,但是却相对地维持了十余年安定的政治局面。后来立宪派本身分裂成为两派:历史派(主张激进)和更新派(保持温和),仿效英国两党的榜样,轮流执政,迫使为了争取宪政而一度活跃起来的激进知识分子和小资产阶级退出政治舞台。到了六十年代,人们对宪政逐渐丧失信心,不满情绪弥漫于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知识分子,他们在校园里、在咖啡馆里聚会,无休无止地争辩、讨论蒲鲁东的无政府主义,孔德的实证主义,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